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章-儒道 (第2/3页)
的弹幕是自己看看过的书。 足足过了半个小时,王林来到了王铭旁边,拍了王铭一下,王铭才从这种奇怪的状态中脱离出来。拍醒一瞬间,王铭感到一阵暖流在体内流过,体内被练成一线的灵气竟仿佛壮大了一点,王铭揉了揉眼睛,灵气又仿佛还是原来那样。 本来王铭只是机械的记下来了书里面的内容,但这次,王铭发现自己仿佛“熟读并背诵全文”了好几年,所有的内容全部被自己熟知于心。 王铭被老爹拍醒,半小时过去了眼中的血丝还没有彻底消失,但是精神状态却好了很多:“爹,现在出发去书院吗?今天别忘了给我加护盾。” 王林:“这些书你平时没啥事就多看看,有什么不懂的可以问问书院的夫子。就算是死板的记了下来,也是修不成儒家正气的。走吧,我送你去书院。” 王铭也明白这个道理,不过自己记下来这些书内容的速度可能有亿点超越老爹的想象。 不同于之前的粗暴飞行,今天王林也看到了王铭眼中的血丝,直接开启护盾慢慢悠悠的飞去了书院。 抵达书院之后,王林又开始给王铭普及书院里的知识:“像你昨天带回来那种青橘,书院里一共有一亩,其他的水果还有四亩。不过都被老苏夫子看着,而且都没什么特殊效果,只是味道上可能会特殊一点。” 没走几步,路过大成殿,王林又说:“这里面藏书是全九州最丰富的,不过没有任何修行功法。不论是武道还是仙道都不涉及,但是如果你能读懂这里面一成的书,也足够修炼出来儒家正气的。” 指着大成殿旁边的一棵树,王林又说:“这棵树有两千多年历史了,不过书院里面儒家正气浓厚,子不语怪力乱神。如果是书院外,这棵树可能已经成精了。” 王铭好奇的问道:“这个世界上真的有精怪吗?” 王林:“当然有啊,星辰之力降世一千年,有千年道行的精怪很正常的,总体水平比人类强多了。这种千年道行的精怪足够堪比结丹强者了,其中的佼佼者堪比元婴了。如果得到人类供奉香火,踏足化神境界也不在话下。” 王铭:“子不语怪力乱神。圣人随便说的一句话还有这种威力吗?不是说星辰之力降世是一千年前的事,圣人已经逝世两千多年了?” 王林:“圣人逝世两千年,圣人的道统还在。哪怕只有一人还在读儒家经典,还在背四书五经,都会形成儒家正气,一切妖魔鬼怪都难以进入书院之中。” 王铭:“圣人当年还在的时候,星辰之力没有降世,他是怎么修行到那个地步的?是武道吗?” 王铭突然想起来上辈子传闻中的“范马孔次郎”、“以理服人”、“以德服人”。 王林:“是,不完全是。是属于圣人的儒道,圣人不以武力著称,也没有长生,不过活了七十多岁。据说圣人是当世无敌,前后数千年无人抵达这一境界,用武道境界对比,至少是第七层之上,用仙道境界对比,也在化神之上。” 王铭彻底被震惊到了,王开号称武神,但也只是第四层大圆满没有踏入第五层。武道第七层之上,化神之上是什么境界? 王林看着王铭动摇的样子,缓缓道:“修行星辰之力被称为仙道,可证长生。其他的都只是小道,哪怕是曾经登临过绝顶镇压一切的儒圣,也七十多岁逝世了。是圣人,也是凡人。不过儒圣的道确实不一般,有教无类,无论是修仙道还是武道,或者其他的杂七杂八旁门左道,都可以辅助修行。” 王林顿了顿又继续道:“其实世间的大部分道法并不冲突,可以选择一条甚至多条走下去。只是在越走越远,登临绝顶之时仅能选择一条,唯独仙道和武道是从最开始就互相冲突的。无论你修行什么道,都可以辅修儒道。” 在王铭和王林的交谈间,二人已经走到了学堂前。王林道:“苏夫子虽然比较呆板,但却是二十多岁就修炼出了儒家正气,而今三十多岁,早已踏足而立境界。虽然他走的不是仙道,但是至少也有七八十年能活。” 王铭敏锐的觉察到了什么:“星辰之力异变后,不修行仙道的都只能活三十岁。你之前不是说……” 王林还没有作答,突然书院门口多了一个身形挺立的人,王铭定睛一看,苏夫子来了。 苏夫子回应王铭的问题道:“因为星辰之力于人体而言也属于外道。儒家正气护体不能增寿,但是可以打破不该存在的外力限制。老夫自由自在的活到八九十岁还是没问题的。” 顿了顿,苏夫子继续解释说:“昔日儒圣开创儒道,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若是连三十都活不过去,何谈后续?” 看着王铭一脸不解,苏夫子继续解释道:“圣人十五立志学习;三十学有所成,立下人生志向;四十为所立志向奋斗,心不存惑,不为外物所动;五十知道他一生能做到的极限在哪里,此为天命,儒家的天命,不是命星的天命,也并非道家追求的自然规律,而是人生的意义与终极目标。至于耳顺和不逾矩,我暂时难以理解。” (咳咳,这和正确的翻译背道而驰,想看正确翻译浏览器搜一下就行。但是各人有各人见解,凭什么儒家天命也是“自然规律”?孔夫子一生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到头来知天命耳顺不逾矩,成了主流学者口中的发现规律顺、应规律、接受规律、臣服于规律?孔夫子所作所为,是觉得这个世界病了,我孔某人来给世界治病而来,为世界制定规矩而来,而不是逆来顺受的接受现实。虽然孔夫子生前是失败了,但是他一直是一个为理想而战的人。更可贵的是,他知道理想难以实现,也要为之奋斗。 道=天命=自然规律是道家学说,主流学者也经常套用在儒家身上。这点我不太赞同,当然,我啥都不是,但是这不影响我不服啊,呲牙) (耳顺:充分了解世上有“中人之下”,不屑与之争论。从心所欲不逾矩:以仁礼束身,不逾越我认可的规矩,达到我即仁、礼,我行即规矩的境界。) 王铭听的似懂非懂,问陈夫子:“三十而立和修成儒家正气有关系吗?” 苏夫子黯然道:“如果是五百年前,三十而立是虚指。但是如今,修儒道,三十之前不能踏入而立境界,便只能转修仙道。心志不坚,此生便永远难以踏入而立境。儒家正气发于心,不立下人生志向、坚定信念,纵然修出来儒家正气,也难以持久。” 王铭听完一脸蛋疼:“圣人也才堪堪三十而立,有那么容易超越圣人吗?儒家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