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四章:杂志采访 (第1/1页)
演员们高涨的情绪一直持续到车上,从车上回到话剧院依旧未曾消退。 彼时话剧院刚下班,看到一个个从车上下来的演员们个个嘻嘻笑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有些爱好热闹的人过来一询问,就知道今天省话剧院在武又话剧院面前好好涨了一回脸。 于是不到一个小时,这件事就传遍话剧院。 付光从食堂吃过晚饭往宿舍走去。 “付编好啊” “付编晚上好” “付编吃完饭啦” ...... 一路上付光有些纳闷的跟各路热情的人打招呼,心中有些奇怪为什么个个都变得如此热情,殊不知剧院的事情早已传遍话剧院。 次日 付光来到办公室,喻平和朱泉江看向他的眼神都带着笑意,而刘改革等人的眼神就透着艳羡。 付光挠了挠头。 “组长,朱编你们怎么了?我是脸没有洗干净吗?” “没有,你的脸洗的挺干净的,而且你今天可不能洗的不干净” 朱泉江莫名其妙的说了一句,弄得付光满头雾水。 就在这时办公室的门被敲响了。 传达室的工作人员笑了笑说道。 “各位编剧,《楚田日报》记者已经在剧场了” “哦哦,谢谢了啊” 朱泉江道了声谢,扭头对付光说道。 “走吧。” “啊?走?走去哪?” 付光愣了一下,确定朱泉江是对他说的之后,有些懵逼。 喻平忍不住笑出了声。 “昨天你那篇《后浪》的长寄语造成的影响很大,现在《楚田日报》的记者要采访你” “嘿嘿嘿,还是借了你小子的光,我才能够上镜” 朱泉江走了过来笑了笑。 此刻付光算是知道刘改革他们羡慕的眼光从哪里来的了。 跟着朱泉江走出办公室,来到剧场,此时一个戴眼镜的青年男人正在和胡思尤交谈,在他身后还跟着一个拿着相机的小伙子。 看见付光,胡思尤笑了笑。 “来来来,给你们介绍一下,这是我院两位优秀编剧,也就是这一次教师节晚会节目的编剧,这一位是《后浪》那篇长寄语的创作者付光,付编” 张扬看着付光有些愣住。 “没想到付编这么年轻啊,真是英雄出少年” “那可不,付编今年才毕业,是中泱戏剧学院编剧的高材生呢” 胡思尤骄傲的介绍道。 付光作为他的下属管理的部门,付光被报纸采访,他也跟着脸上有光,年终总结的时候,编剧办公室的这些荣誉可是都算在他头上的。 就在这时又有两人朝着这边走来,众人扭头一看是严治和楼玉术。 报纸采访要采访主演和编剧,朱泉江是早就知道的事情,自然而然的作为他的上司也是知道楼玉术要接受采访的事情,只是他没想到严治也跟着过来了。 眼镜一眯瞬间进入战斗状态。 “严院啊,没想到一个演员接受采访而已,你还亲自送过来啊” 胡思尤笑呵呵的说道。 付光和朱泉江对视一眼,不约而同的往后退了一步,以免被殃及池鱼。 严治笑了笑。 “毕竟是我管理的演员,不像胡院,平时神龙见首不见尾不见尾,接受采访就出现了” 我去! 好损啊! 付光下意识又往后退了一步,却发现朱泉江和另一边的记者保持着跟他们同样的动作。 “哎哟,严院说的是哪里话,我平日里都在钻研剧本的问题呢” “是吗,钻研了那么久也写不出一篇《后浪》呢” “哎哟哎哟哎哟,我管理的人员写出来不就行了嘛,严院有空还是自己钻研钻研演技吧,别到头连别人演的是好是坏都看不出来” ...... 朱泉江看了一眼张扬。 “我们直接去里面开始采访吧” “嗯嗯,快走快走” 张扬一阵后怕,这副场景彷佛让他看到了自己报社两位副社长为了社长位子,天天写信对骂的场景。 “哎哎哎带上我带上我” 楼玉术喊了一句,急忙跟了过去。 “啧啧,严院年纪不小了,怎么这演技比小学生还不如啊” “哎哟,哪里像胡院哦,这文笔都比不上自己儿子了吧” ...... 剧场里面 张扬对摄影吩咐了几句之后就开始了采访。 “付编这一次的《后....” “《后浪》” “哦对!《后浪》是出于一个什么样的契机写出来了的呢?” “这是因为我们所处于一个时代进步的年代,我们年轻人虽然年轻,但是心中也有热血,前辈先烈们在这么艰苦的环境和条件下都创造出来这么东西,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应该更有劲头,更有奋斗的目标,我们不是垮掉的一代,我们是继承的一代,我们是复兴的一代.....啧啧啧,看看看看,不愧是首都来的大学生啊,这文笔就是好!!“ 编剧办公室里面,胡思尤捧着报纸兴奋的读者。 此时已经到了付光等人接受完采访的第二天下午了。 胡思尤在报纸出来的那一刻立马就买了一份。 “哎哟,胡院,快别夸了,我都不好意思了” 朱泉江故作娇羞道。 胡思尤一愣,对办公室的人说道 “我刚刚通篇有夸他一个字吗?” “没有!” 办公室的人整齐的说道。 胡思尤点了点头扭头对一旁的付光说道。 “啧啧啧啧,这人一上来年纪,也不知羞了,小付啊,你可不要学他” 【院长办公室】 陈明看着报纸的采访以及下方附上的有关于《后浪》的整篇寄语。 “你们有幸遇见这样的时代,但是时代更有幸遇见这样的你们,写的真好啊!” 陈明笑呵呵的拿起桌上的热茶抿了一口。 “嘀嘀嘀” 这时办公桌上的电话响了。 陈明放下报纸和热茶,拿起电话。 “喂?......哈哈哈哈,王主任,没错,是你之前批评的那个付光,对对对对,这篇《后浪》是他写出来的,哎哟,我怎么会跟你说假话呢。” 陈明笑呵呵的跟电话里面的人唠嗑,时不时还传出笑声。 九十年代的报纸还是有很可观的发行量的,作为武又本地较大发行量的报纸,《楚田日报》还是有很多人买的。 同时也有很多人注意到了这篇《后浪》。 有感而发的人,也是纷纷写信寄到了湖苝省话剧院。 同时华师等几个文科为主的大学校内的期刊也是纷纷登载了这篇《后浪》 只不过相较于大学生的欣赏而言,中学生可谓在心中把付光骂死了。 因为在《后浪》被登出来没几天,“后浪”就成了学校布置的作文题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