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千零四章 震荡 (第1/2页)
薛姨妈很慌!阑 有一种贴心女儿即将脱离掌控,不知道该如何办的慌张。 自古以来,中原大地就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对儿女的婚姻大事拥有极大掌控权,从而把控儿女以后的命运。 可薛宝钗现在的情况十分特殊,薛姨妈也不知道该如何处理,感觉头疼得很。 毕竟人都在外海大岛,联系实在不方面,也不知道薛宝钗究竟有多少改变? 薛二叔的意思是,不要想太多! 像是王夫人找上门的事情,最好第一时间和宁府贾将军说道清楚,免得产生不必要的误会。 薛姨妈有些不乐意,再怎么说宁府贾蓉的辈分摆在那,这么急切解释,感觉连绵上有些挂不住。阑 好在她是个没什么主见的性子,见薛二叔态度坚决就没有坚持,只能说薛宝钗将其保护得太好了。 “答应吧!” 贾蓉好笑道:“我倒是巴不得,想要取新济州岛的人越多越好,那里急缺人手!” “可是……” 薛二叔有些迟疑,欲言又止却又不好开口。 “无妨!” 贾蓉轻笑道:“都历练一年多了,相信你侄女能够处理好的,不然也不能将那里发展起来!”阑 见他如此态度,薛二叔算是彻底松了口气。 等回去和薛姨妈一说,薛姨妈也放开了纠结的心思。 她可以给王夫人一个满意答复,不过其他的就免了吧。 这次的事情,也叫薛姨妈心中存了忌惮,以后却是不敢太过频繁的前往荣府拜访。 不知道内情的,看到了还以为薛家依旧依附于荣府生存呢。 这可不是什么好印象! 王夫人得到了满意答复,转身就和老太太做了汇报。阑 老太太相当满意,在她看来,只要荣府的人过去了,想要拿捏薛宝钗还不是轻而易举之事? 只是问题来了,荣府该派何人前往? 还是那个问题,外海毕竟风高浪急有不少凶险,派过去的存在的胆量必须得大。 最后选来选去,赖大推荐了他弟弟赖二,作为荣府代表赶赴外海大岛。 按照老太太的指示,到了地方之后先摸清楚情况。 等情况摸清楚后,就立即接手外海大岛的管理权,相信薛宝钗不会不识趣的。 不仅老太太这么想,王夫人和荣府其余人等,也都是这么个心思和想法,觉得薛宝钗很好拿捏。阑 赖二更是意气风发,一改往日颓废模样,整个人都精神抖擞起来,就好像他一出马,立即就能马到功成。 荣府上下行事颇为张扬,像是这样的大事根本就没可能保守秘密,他们也没有想着保守秘密。 结果,自然是传得上下皆知,经常过来窜门的秦可卿,自然也第一时间知晓。 回府之后,当做茶余饭后的谈资,说给贾蓉听。 “脑子进水了,才会这么不知所谓!” 贾蓉摇头轻笑,他早就看透了整个荣府。 这么说吧,只要老太太还是荣府顶梁柱一天,荣府就别想顺风顺水重新复兴。阑 老太太的见识确实不凡,可人老了之后行事趋于保守,和需要勇勐精进的现实格格不入。 这么说吧,府里以老太太的意志为主,到了外头却又是另一番做派。 起码,不管是链二还是贾珠,都算是比较正常的官员,走的也是正常的仕途。 想要借助开国勋贵集团的声势,一步一步登临高位。 所以,他俩做事还算勤勉,能力也算是有一些,又有贾蓉的指点和规划,这些年确实做成了一些事情。 可老太太却是老思维,还想着走后门攀捷径,更喜欢一步登天的方式。 导致荣府的氛围很浮,整个府邸都弥漫着一股奢靡之意。阑 这样,就导致了荣府内外想法不一,有力也根本没办法凝聚在一起使出来。 可以说,老太太和王夫人的想法都不一样,更别说外头当官的几位了。 有时候,荣府行事很有点自相矛盾的痕迹,给外头当官的拖后腿的事情,可没少做。 “妾身看荣府,很有想法啊!” 秦可卿笑道:“莫不是,想要鸠占鹊巢?” 说这话的时候,俏丽绝世的容颜上,没有丝毫担忧。 开玩笑,她对荣府上下的细微了解,比贾蓉要强得多。阑 赖二是什么货色,她自然十分清楚。 至于赖家,也就是借助荣府的势,到了外头屁都不是。 真以为外海大岛那么简单么? 薛宝钗能够把持控制权,那是真的付出了努力的。 怎么可能轻易被赖二拿去,赖二又以什么名义那么嚣张? 眼下,就是秦可卿都不敢保证,薛宝钗还是自己心中的那个样子。 一年多的外海锻炼,可不是说着玩的。阑 贾蓉就更不担心了,外海大岛那边可是有宁府的心腹武装存在,怎么可能叫外人占了便宜去? 真以为开国勋贵集团的成员都是老实安分的存在么? 宁府若是把握不住,他们倒是很乐意帮宁府管理新济州岛的,一点都不夸张。 薛宝钗能够顶住压力,可见能力真的提升上来了。 换做赖二,分分钟被夺权都不敢哼声,这就是现实。 消息很快扩散,从权贵大老向底下传播。 很快,宁府女学就得到了信息。阑 一干先生和学生,全都吃惊不已,却又相当兴奋。 女先生们没想到,薛宝钗竟然得到如此重用,能够在外海主持大岛局面,放在戏文里就是外放的封疆大吏。大风小说 一干颇有见识和想法的女先生,都没想到宁府贾蓉竟然如此大度,敢于启用薛宝钗这么一个刚刚及笄不久的女学学生。 好几位女学先生都有些心动,倒不是她们胆子大,而是现实实在没有希望,还不如去外海一搏。 大乾的主流舆论,对女子,尤其是有身份的女子相当严苛,几乎到了残忍的地步。 而女先生们,基本上都出身权贵或者官宦家族,因为各种缘故无儿无女,要么和丈夫和离要么丈夫早死是个寡妇。 之所以出门当先生,也是身上确实有才华,同时又不甘心憋屈的孤独死去。阑 红楼故事里的李纨,还有儿子都是那样冷情冷性的心态,更别说这些女学先生了。 背后的家族倒是可以给她们养老,也就是如此罢了。 子侄后辈关系稍稍冷澹一些,等年纪大了日子一点都不会好过,还得忍受各种讥讽和白眼,许多前辈就是憋屈而死的,死时年纪都不大,过五十的都少。 除了自身才华不俗,不想彻底埋没之外,也不是没有教导年轻女孩,多跟年轻孩子接触缓解心头压抑的缘故。 之前,她们基本上都是在各家权贵和官宦家族府邸,主动上门教学。 和学生的关系再密切也没什么用处,最多就是平时可以排解寂寞罢了。 宁府女学的出现,却是打破了这样的尴尬局面。阑 女学邀请她们当先生的时候,就说得很清楚。 只要她们还能教学,就能一直教导下去, 就算以后养老,若是愿意的话,女学这边也不会吝啬这么点银子,更别说女学学生们也不是狼心狗肺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