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66章 金鳌士绅 四大财团 (第1/2页)
金鳌山倚山环水,藏风纳气,风水极佳,被雍王瞧上,辟山移土,圈建王府,并衍生出一条繁华的金鳌巷,乃是衡阳士绅权贵向往的顶级居住地。 王府占地极广,珍木奇石,雕栏玉阶,楠木金砖,不一而足,可谓衡州府美景之最,奈何雍王香火断绝,爵位被除,偌大藩府无人继承,只得交由州府看管。 衡州府周环生挈领府、县衙役,率领衡州卫三百士卒,雨夜苦搬砖,为金鳌巷三十余家富贵士绅,修葺青墙。 十二位绅衿稳坐草棚,吃茶陪工,说不尽的绮言蜜语。 百十位健奴壮仆,在各府管家的带领下,撑开油伞,倒上热茶,热情慰劳士卒。 施工场地一片泥泞混乱,人却安和,端是“人和胜天时”。 “启禀府尊,锦衣卫巡捕佥事兼领斩异司司主江鹤轩莅临。” 棚中本来热闹,忽听锦衣卫,气氛为之一变,各自闭口不言。 周知府正在拨茶赏汤,闻言忙止动作,皱眉一忖: “斩异司司主……这不是活杀神嘛?” “他不是在武昌、荆门一带,怎的……” 未容他细忖,鹤轩不顾世俗官礼,趿着一双沾满黑泥的草鞋,龙行虎步,径直卖向棚中,瞪了周知府一眼。 周知府吃杀意一激,脊梁立冒冷汗,一个激灵,“哐啷”一声,把他那心爱玉碗噌碎,心痛怜惜之余,皱眉强忍,起身作揖。 “江大……” 不容周知府客套,鹤轩解蓑下笠,冷声道: “周大人不必客气,本官饥肠辘辘,速备素席,吃罢办差!” “是!是!” 周知府吃人头回“索饭”,先是一怔,嗣向金家主递出眼神。 金家主作揖: “大人稍等,草民家近,片刻就好,片刻就好!” “江大人,我等家中有事,尚需处理……” 十位士绅作揖求退。 “你等每家,各备一碟酱菜,本官需要酱菜下饭!” 鹤轩打手一挥,斥退众绅。 “是……” “马上就来!” …… 众绅离去,草棚一空。 鹤轩嫌时紧迫,无暇官面套路,开门见山: “三相七泽,yin雨连绵,水患严重,周大人先民先治绅的手段,属实高明,但能收得几分成效?可否保证今、明两年,湖广百姓、神州百姓嚼用?” 周知府见来人一语点破他的“治乱”策略,惊的六神难定: “此人果如传闻一样,城府极深,难怪他能不动声色平息危局,绝不可小觑。” 鹤轩正襟危坐而问: “农家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米拙妇亦会为之,来年,如逢大旱,亦会颗粒无收,大人所奏策略,无非向士绅借粮、劝士绅免租、谏君王免赋、买民力代赈,或可解灾,但能免人祸?” 周知府吃鹤轩气势一摄,不由自主的忖说计策: “可向朝廷奏报赈银,从他省输来保命粮米、济生稻种,如此两策,可保生民,可卫民生,如能图治,不消二年,可复鱼米之乡。” 周知府身为文官,所论所言,全无半点纰漏,恰合朝廷规制,一切皆为基本cao作,况且,他现在就向士绅卖好,预备筹粮,已是前瞻能臣,比尸位素餐的贪官要切实、务实的多。 然而,周知府身在局中,难以上帝视角窥破九州棋局。 熟知历史的鹤轩,知道万历三十年后,小元大劫渐显苗头,神州世界中的罡煞从不知名地方溢出,登天聚作天象,入地降为灾难。 湖广洪涝,只是一个开胃菜,一个示警。 等过两年,淮河流域,大涝为泽,陕、甘连年大旱,粮食产量断崖式减少,岂是“均输平准”一个策略能解决的? 何况,亿万名异人的口粮,也要从神州生民的口中去分,明着吃人的时代悄然而至,如无斡旋造化的神通,谁可真正解决? “治标容易,治本却难!” “周知府可知朝廷经历三大征后,国库余银,尚有多少?” “倘若他省缺粮、无粮,又该如何?” “即或有赈灾银,部、院、省三层盘剥,到了你手中,你又剩几层?再或者,从你知府手中派发下去,经那州、县、豪、绅四等盘剥,又有几厘赈银能送到百姓囊中?” 鹤轩语出连珠,接连拷问周知府。 “这……” 周知府惯知门道,奈何身在官场,不得不缄口,哪承想一个愣头青上来挑破这等秘事,脸上渗出豆大冷汗,双手藏在官袍内颤抖不已。 “即或折为粮米,又有糠麸夹杂,又有多少克扣呢?乱民如匪,如若集结成群,明抢暗刮,你周知府有多少人可弹压民变?又有多少人粮食可供百姓果腹呢?” 周知府往日只想作个太平官员,不想动乱,万万不料时机不允,吃这一场洪水,早把后果看出来,奈非神灵,难变粮米,消弭灾祸。 “江大人,本府无能,倘若民变,自刎以谢天下。” “啧啧啧,周知府真是位儒家君子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