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两百四十章 缸中之脑 (第1/2页)
,开局一个亚空间 “他们将在一个全新的环境中长大。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决定性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新生儿所处的文化环境,将由我们来亲自塑造!” “他们就像是一张张白纸,思维方式与文化全都是空白的,将由我们来填上美好的内容。” “他们只有理论上的父母,但父母并不负责抚养工作。他们是全人类的孩子,将由机器人眷属,提供无微不至的关爱。” “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出新一代的,能够适应千年寿命,拥有进步主义思想,对探索世界充满热情的新时代青年,同时解决人类文明出生率不足的问题。” “当社会化抚养成为主流时,人类的出生率将保持长期稳定,人口数量将以资源的数量保持恒定。” 随着新闻的不断播报,社会化抚养的实验果然引发了社会人士的广泛关注。 3万名孩子被放置在了一个单独的避难所中,由教育专家以及智能机器人进行抚养。 在他们长大成人之前,将不会与昆仑山社会进行正式接触。 社会大众拥有对这一项实验的监督权力与知情权,以避免虐待孩子等事情的发生……当然了,正常情况下也不可能发生这种事情,大众只是想要知道这一回事罢了。 这是一个精密规划的长期工程,需要耗费几十年的时间。 “这些孩子的思维当中,将没有父母的概念,但是有家人的概念,也有人类的概念……” “他们从婴儿开始将只接触自己的机器人父母,不允许接触亲生父母。” “那岂不是太残忍了,没有父母的孩子性格上会有缺陷吧。。” “如果一个环境当中,所有孩子都没有父母,便不会有残忍的概念。另一方面,机器人眷属将给与无微不至的关爱,能够一定程度代替父母。” “至于性格缺陷问题,有父母的孩子反倒会更加突出。不客气的说一句,很多父母是不合格的,只是将自己的垃圾性格单纯地教给孩子罢了。让道德高尚的机器人眷属来教育孩子,反倒不会出现性格缺陷的问题。” 网友们为此在论坛中吵得不可开交,还有的人在抱怨,自己爸妈的教育很失败,让自己变得懦弱胆小,出现童年报复性补偿倾向。 “同年龄的家人将会分割为不同的组别,相互之间陪伴长大。原则上会进行一定程度的基因匹配,让孩子们的性格产生一定程度的互补。” 有些性格是天生的,也有些性格是后天培养的。经过充分的匹配,完全能够让家人的感情变得很好。 “有血缘关系的兄弟姐妹,不一定会分在同一组。血缘在今后不再是关键因素。” 很快便有网友问道:“如果兄弟姐妹不分在一组,伦理问题怎么解决,如果兄妹相爱了呢?电视剧里不是有这种狗血剧情吗!” “没什么好担心的,近亲繁殖的人伦,只是为了避免基因劣化,而未来的人伦应当不会排斥这一点。因为大家不会选择自己生孩子,自然避免了近亲繁殖。” 嘎! 论坛帖子里齐森森地刷了一大片“嘎”,以表示自己的震惊。 “从小一起长大的孩子,感情将会更好,相互之间有了牵挂后,能够有效弥补感情层面的需求。 “每一个家庭组别的性别是均衡的,通常来说是三男三女的组合,他们从小学开始,就会长期居住在同一個房子。机器人父母将会长期从事家务方面的工作。” “一个班级的学生数量是60位,是小家庭之外的另一个家庭体系。从幼儿园开始将不会发生大幅度的人员变化,确保每个孩子都有从小到大的玩伴。” “这种玩伴的关系相对而言将会更加亲密。” “一直到大学才会出现分班,届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 “实现24年的基础义务教育制度,也即24年后,第一批次的社会化抚养实验结束。不过6名家庭成员依旧可以住在一起,组成一个家庭单元。” “新人类社会的经济政策,目前还在制定当中,我们正在探讨,蓝金时代联盟的制度是否有借鉴意义。” 蓝金时代联盟的教育制度,让孩子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理想的高道德环境当中。他们每个月都会给孩子发钱,但发钱的意义不是让小孩子去享受物质,而是让他们尽情的探索这个世界。 不过由于基因哲学的不同,完全的抄袭是不合适的。 这一系列的政策组合拳,简直令人眼花缭乱。 有很多社会人士,看到这些政策之后,努力地想要发表一些反驳意见,又不知道应该如何下手。 毕竟这项实验都是其父母同意的,而且也是政府大力推动下完成的。 孩子的爸妈都允许了,你一个外人反驳什么? 更何况这个年代的年轻人不生小孩啊,先不说生不生小孩的事情吧,连结婚都不结,世界上有太多比繁衍更加好玩的事情了……人类文明总不能就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