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逍遥王爷朱高煦_24 淇国公被道德绑架,文臣为名,惊!文皇帝现身武英殿!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24 淇国公被道德绑架,文臣为名,惊!文皇帝现身武英殿! (第2/2页)

是北迁罢了,来人,移驾面圣。”

    花瓶王妃见朱高煦不想说,还跟在身后喋喋不休。

    史书记载,花瓶汉王妃便是如此性情。

    汉王每每带兵打仗,参政国策,花瓶王妃便是尾随而至,絮叨不断。

    皇宫内,内阁,武英殿,层次分明的山石地砌铺成的地板,开阔的殿堂由着墨绿色舔以庄严色彩,文臣足有成百上千,依旧是昨日死谏的文臣们。

    甚至,较为昨日更多。

    各郡县,户部,吏部,刑部,工部,兵部等民间散落大臣也相继的纷沓而至。

    北迁一事,已然事关六部,事关百官,所以此刻六部以及百官代表人皆是莅临此地。

    而朱高煦,亦是尾随而至,静待于内阁武英殿的王座殿侧,红蟒帐纱外的絮乱议论声也是贯入耳边。

    “恕金忠直言,什么君王死社稷?汉王是君王吗?什么天子守国门?汉王是天子吗?!”

    兵部尚书金忠沉咛道。

    金忠可谓是太子朱高炽的坚实班底。

    为了当年还是世子的太子,四处奔波。

    某种意义上来说,朱高炽这个世子之所以能成为太子,极大程度上都是金忠在后谋略的。

    解缙会死,会贸然站队,也和金忠有脱不开的关系。

    金忠既然选择了朱高炽,那便是免不了和汉王对峙。

    所以,金忠在史书上记载是为人忠厚,颇有才学,与道衍能力相差无几,都是阴阳术的顶尖大师。

    只是,依照金忠的立场,必然是和汉王免不了摩擦。

    只是,金忠又尚不知,此时的汉王已经非彼汉王。

    还以为,汉王说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是对监国位子还恋恋不舍着。

    “北边尚且有沈永将军镇国,我大明只是被草原各部侵扰了些地区,还并未到了国破山河的时刻。”

    “不错,北边有沈永将军,我等何须急切迁都?怕不是某些人,唯恐天下不乱。”

    “什么唯恐天下不乱?!那是不想交权。”

    “哼!”

    “……”

    大臣们分拨为一方势力,左侧以文臣居多已经开喷了,各种内涵,尖酸刻薄的话冒出。

    朱高煦一愣。

    “好家伙,你们直接点我名字得了。”

    这几乎是摆明面上的针对了。

    只是,沈永将军是什么鬼?!

    这群文臣还不知道,此刻北方已经是如履薄冰了吗?!

    难道还不知道,这个无能之将沈永已经败了草原吗?!

    朱高煦立刻警觉。

    他曾阅览大量明史,尤其是永乐年间的,不说大小事务全都一清二楚,脑海里还是有个轮廓的。

    算上时间线来看,沈永兵败是永乐十七年没错。

    只是,这事为何没有传进朝廷,传进文武百官的耳边?!

    朱高煦思忖刹那,帐纱外已然是两极分化,阶级对立。

    “放肆,武英殿上如此喧哗,尔等还记得自己是朝廷命官?!还知道自己身为臣子?!妄议汉王,该当何罪?!”

    淇国公邱福一双英眉紧巴巴的皱在一处,见状,文臣们、身兼爵位等人立刻是阴阳怪气了起来。

    “淇国公讲兄弟情分,殊不知这朝廷已经被汉王所耽搁,竟是还支持汉王,臣下都要以为,你淇国公是汉王的淇国公,而并非朝廷的淇国公了。”

    听到此话,淇国公邱福语塞了。

    只因这一拳道德绑架打得他喘不过气来。

    这句话让帐纱内的汉王听上去极为耳熟。

    直呼精辟。

    这不是先前自己道德绑架的文臣们说的话吗?!就硬抄?!

    这帽子盖在头上,哪怕是久经沙场,早已喜怒不形于色的淇国公也都变了脸色,一阵青红交接,有口难言了。

    而文臣自是穷追不舍。

    “这朝廷受损,算你淇国公的还是我等文臣的?国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朝政大事,岂容含糊?”

    “为汉王鸣冤?做邱福的可以,做淇国公的不行,敢问淇国公,你可分辨清楚了?”

    开口的便是身附爵位的大臣,武英殿下,自是身份浅的文臣便也是说个痛快。

    只因,法不责众。

    何况,又有这么多的大臣针对汉王,他们为何不敢?!

    待日后,逢人便说我上谏过汉王,面子岂不是足足?!

    汉王、淇国公都被我骂了,你是个什么东西?!

    你不会真以为,你身份比得上汉王吧?!

    对于这个,朱高煦可以理解……

    文官博名。

    那么如何搏名?!必然是站在高不可攀的身份人身上,随意大小便,然后去外边吹嘘,运气好还能铭传千古。

    淇国公沉默。

    这唇枪舌剑太厉害了,根本无力反抗呐。

    见状,朱高煦也是直呼精辟,什么叫做唇枪舌剑,辩口利辞?!这便是了。

    说起来……

    明朝的文臣亦有死谏的资本。

    从明太祖始,文臣便是可以约束皇帝的言行举止,如有不对,便可以直言不讳,甚至谴责的词语都可以用上。

    而明太祖也属于是自我约束了,被文臣们说的险些自闭。

    自此,明朝便是有文臣死谏的名声流传下来。

    只是,明朝还是那个明朝,明太祖的年代却一去不返。

    纵然,永乐年用的还是明太祖年的法制,可毕竟皇帝已然不同。

    文皇帝可谓是心狠手辣的第一人呐。

    公然评说王爷,这几乎是羞辱皇亲,简而言之,你不满意朱高煦可以,但你不满意汉王爷,这意思便截然不同。

    而随着一声金锣沉闷的传音,武英殿便是立刻安静了下来,原本嘈杂的声音更是荡然无存,朱高煦这也才是初次了解到,安静到落针可闻的这一词,并非是夸张词语。

    老人身披素衣,衣领、袖口上皆为发白,面貌孔武有力,是一个古代人的标准的刚毅脸庞。

    身材囊肿,这在古代都是将军的体格特征。

    只是,此人气质绝非是能用言语表达的。

    杀气与威严浑然一体,且,不只是纯粹的杀气和威严,更倾向于迟暮之年的一条老龙。

    不错,或许只有这种虚幻的描述,能涵盖下此人的气场了。

    “这便是那个下能裸奔吃翔,上能靖难遗孤的文皇帝吗?!”

    此刻朱高煦心中只有两个字来表示他的心中的敬畏:

    “久仰。”

    “久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