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逍遥王爷朱高煦_32 抛开事实不谈,汉王就没责任?!雨呢?汉王爷?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32 抛开事实不谈,汉王就没责任?!雨呢?汉王爷? (第1/2页)

    朱高煦蹙眉,金忠走出来抱着笏板上奏,“陛下,请陛下收回成命,如若陛下为了天下,应当搁去汉王监国一职,与民更始……”

    “臣不说汉王之劣迹。”

    “单单是朝政,汉王多有松懈,自然,这和百官们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只是,抛去平息天怒人怨不谈,汉王就没有责任吗?!”

    金忠言辞犀利,朱高煦眉头微挑,这让他有些恍惚,在上一世便是有句名言警句,做的再完美,身后也一定有指责你的人。

    抛开事实不谈,这事我汉王也有责任是吧!?

    朝廷内泾渭分明,有的谏言,有的沉默不语,明眼人便是看清楚了汉王势力和太子势力的分化了,更有不少的好事大臣在此拱火,唯恐天下不乱。

    只是,汉王势力一部分皆在沉默,等待汉王反驳。

    “够了,”见到淇国公还凑近想要分化朝廷势力,文皇帝机警的瞪了一眼。

    你淇国公帮衬汉王可以,但能不能别这么明显?!真把他这个皇帝给视若无睹了?

    他文皇帝还长着眼睛呢。

    朝廷之中,泾渭分明。

    三宫六部,文武百官,朝廷大臣,一个个竟都是如此的酒囊饭袋之辈,痛心。

    倘若太子可以料理这些天下大事,平息天怒人怨,他文皇帝能重用汉王吗?!

    “金忠,上朝便是朝廷大事,不是为谁请命,更不是用来弹劾的时间……”

    早朝吵成这样,像话吗?!

    感受到文皇帝的语气,金忠不仅没有退却反而仗义执言,“禀陛下,臣下并非弹劾,只是汉王监国身份一日不除天下一日不安宁。

    监国本就应该由太子负责,只是,眼下汉王监国,这才引发了天怒人怨,陛下,我大明何时有过如此多的颠簸?

    河南山东已经旱灾一片,粮食颗粒无收。

    就如汉王所说,将难民集中起来,让难民去为大明修筑做贡献,由此也可以循序渐进的周转起来……这不错。

    臣也支持,只是,抛开事实不谈,王爷的献策却是有不少的不合理之处。”

    金忠顿了顿,文皇帝看了他一眼,饶有兴趣,“哦?朕想知道,哪里不合理了?值得你金忠如此锱铢必较。”

    文皇帝言辞不善,金忠深谙文皇帝脾性,如若接下来说的不对,哪怕他是协助文皇帝靖难遗孤的金忠,也必然是项上人头不保了。

    只是为了太子,金忠心一横,一咬牙,“回禀陛下,汉王爷所说本就不合理,试问,不说天下难民……

    单单去说河南山东的难民,有多少?!

    还不说江南地带的涝灾,难民又有多少。

    其一,运输这些难民需要多少银两?!

    其二,是否有足够的位置给这些难民?!如果没有,又如何是好?!

    臣以为,汉王监国实属荒诞,汉王不食rou糜,不知人间百态,亦是不清楚天下间的制度……金忠直言便是为了这天下百姓,陛下,还请三思。”

    乍一听,金忠的话丝丝扣贤,有条不絮。

    该评判朱高煦的话都评判了,没有瑕疵。

    就连朱高煦也认为,金忠这话挑不出毛病来,你说得对。

    听完金忠的话,文皇帝哑然,撇头蹙眉看向朱高煦,别藏了,好大儿,说说怎么办吧?!

    金忠能想到的,文皇帝怎么会没想到?

    只不过,文皇帝打算私下底询问就是了,何况,文皇帝愿赌服输,既然汉王平息了天怒人怨,那便给他监国来当,暂时不赶去就藩了。

    “回禀父皇,儿臣没想好……”

    朱高煦作了一礼。

    “哦?!”文皇帝见朱高煦如此恳切,倒是出乎意料,要知道这儿子可是格外的jianian猾,为何今日如此坦然?

    金忠与诸位大臣嘴角微扬,果然。

    你汉王能答出来才是有古怪了,毕竟连他们也没想到,如若他们想到了,这天下便再无饥荒了。

    “汉王如此恳切的承认,让金忠佩服,只是汉王如此行事,金忠无言以对,汉王为何欺君呢?!”

    金忠手里捧着笏板,低沉的头回头望了眼朱高煦,声情并茂的流露出悲恸如此的神情。

    有了金忠的挑事,隶属于太子一方的势力站出来,纷纷抱着笏板请缨,“汉王欺君,还请搁去汉王监国。”

    “汉王,你不答应也就罢了,现在岂不是自称欺君?”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罪加一等。”

    “……”

    朝堂哗然,皆被文皇帝止手的姿势打断,相较于大臣们,文皇帝倒是气定神闲。

    “汉王,你可是欺君之罪?你还有话要说?”

    文皇帝从朱高煦脸上看不出丝毫的神情,以为朱高煦并不畏惧人言。

    朱高煦摇头,却并非是为自己解释,“回禀父皇,儿臣并无话要说,儿臣欺君……”

    金忠等人心里悸动,笑容喜上眉梢。

    太子可以复辟了,这一天仿佛过了许久,又好似只是短短片刻。

    “只是,”朱高煦换了一副神情,突然庄严肃穆起来,“这天下百姓几时吃饱过?!”

    “百姓几时不是浮漂遍野,几时不是饿不果腹。”

    “儿臣无力救援天下难民,这便是事实,儿臣无话可说……”

    朱高煦朗声的话传出,金忠等人站在大殿正中央脸色冷了下来,有点接不住汉王的招式,心里不暇思索,还有些暗惊,汉王想说什么?

    大殿内,大臣们斟酌期间,朱高煦再次开口,话锋一转,“只是,儿臣并未说让天下难民皆来充当民力……”

    “儿臣更倾向这天下百姓,可以自立更生,即使是普通的平民百姓也可以果腹,即使是再无才学,也可以保证衣食无忧。”

    这一句话让满朝文武皆是脑海一阵,身体酥麻,金忠等人僵硬的撇头过来,见到朱高煦不似是开玩笑一般,脸色更为坚硬。

    “呵呵,王爷所说的世界,莫不是仙境?天下再无难民?!天下普通百姓都可以果腹?!

    这未免过于荒诞……”金忠脸上还挂着那份僵硬的假笑,干咳的很。

    满朝文武哗然,这样的朝代怎么会存在呢?!绝无可能。

    他们寒窗苦读十年是为了什么?!不只是出人头地,而是为了衣食无忧。

    还有不少的百姓,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甚至这样都不见得能吃上一日两餐,要知道就连朝廷内的大臣都才是一日两餐。

    朝堂上皆是摇头,以为汉王爷不过是在妄言罢了,谁能做到?!

    文皇帝则是凝眸。

    此事进展远超文皇帝心里的衡量,眼下朱高煦所述的并非那般简单,朱高煦此言词语更倾向于称帝之心,只有皇帝才会为天下百姓忧心,只有想争大位才会如此谏言。

    何况,自己这个老二称帝之心无时无刻不存在着。

    百姓不为米粮犯怵?!真有那样的朝代吗?!

    见所有人都不相信,朱高煦笑了,存在的,那样的世界不是仙界,正是满手疮痍的华夏啊。

    要知道,在后代那个时代,从未出现饥荒,从未出现饿死人的境况,甚至,因为有伟大的伟人们构建了一个强大的华夏。

    即使在那个时代,仍然有其他国家未曾吃饱饭,还需要向华夏来购置。

    由伟人开辟的时代,后人们皆是福在其中,只不过,某些后人荼毒伟人们的胜利果实就是了。

    “如何做得?”

    文皇帝好奇,见文皇帝问,朱高煦不打岔,“父皇,儿臣以为,在于粮食的改革,儿臣已经命马公前往寻找救赎我大明的食物。

    当然,这只是其一,从改革到产新,儿臣以为米粮是可以改进的,就像是枪炮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