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六章 李学士初尝绛樱珠  (第2/2页)
住李奕,叹道:“我虽不知你有什么法子,但我信你。我既信你,却也不想你因我而在这些事上劳心费力。黛玉这丫头是个好的,与你也合配,你且……唔……”    薛宝钗话到一半,却被堵住了小嘴,再也说不出口。    薛宝钗先是徒然瞪大杏眼,惊羞交加,随即奋力去推李奕,李奕却纹丝不动,反掣住了薛宝钗的小手,薛宝钗反抗无果,加之心中热意渐渐喷涌,也便认命似的紧闭双眼,松开檀口,睫毛微颤,任由李奕作践了。    李奕倒也知好歹,只占嘴上便宜,手脚却安分着,好一阵子后,才松开薛宝钗,抬起头来。    薛宝钗一经解脱,便如同一池春泥瘫在轿椅上,俏脸娇艳欲滴,眼眸似闭非睁,胸口微起伏着,吐息如兰,香蜜馥郁。    李奕意犹未尽,抿抿嘴唇,轻声笑道:“好meimei,你只管安心等我,干妈那里我去说。”    薛宝钗用帕子遮着俏脸,娇羞温顺地轻轻“嗯”了声。    李奕观其可爱模样,不免又生戏弄之意,便隔着丝帕又在薛宝钗嫩滑如玉的脸蛋上啄了一口,在薛宝钗羞恼的推搡下出了轿子。    此时轿子已回了薛宅,李奕下来后,不消片刻薛宝钗也下了轿,除却脸色稍显红润外,神情已然无恙。    薛宝钗领着惜春几人去为她们安置住处,李奕则先回屋睡下。    黄府。    已是丑时,书房之内,却仍有两人在秉烛对弈。    年长者,半百之年,毛发花白,形貌黑瘦,眼小如豆,却精光四溢,炯炯有神。    年少者,双十年华,唇红齿白,面如冠玉,俊朗非凡。    “数年未见,棋力见涨啊,臭小子!”年长者举着白棋棋子,抓耳挠腮。    “是父亲的棋力减退了。”青年面无表情,冷淡道。    年长者斜着眼瞪了儿子一眼,见儿子全然不理他,也便作罢,继续专注到棋盘上。    “已经半盏茶工夫了……”青年提醒道。    “老子知道!”年长者颇有些恼羞成怒。    青年不为所动,自始至终面不改色。    老者骂道:“你这外出游历三年,愈发不把老子看在眼里了,还不如老老实实待在京城,好考个功名。”    青年道:“于我而言,行万里路却比读万卷书有用,我之所见所闻,皆可成书。”    “啧。”老者咂咂嘴,不屑道:“那你倒是说说,见了什么学了什么?”    青年道:“于北所见,兵荒马乱民不聊生,此为战乱。于南所见,逆贼四起官商勾结,此为贼祸。于东所见,海贼倭寇虎视眈眈,此为隐患。与西所见,饥荒干旱路有饿殍,此为天灾。于京所见,权臣专横王室荒yin勋贵无能,此为亡国之兆。”    “呸,你个狗娘养的崽子,你老子我就是最大的权臣!”老者怒起,一巴掌拍在桌子上,将棋盘上的棋子都震散乱。    原来此人正是大衍朝廷吏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权倾朝野的士林党第一人,内阁首辅,黄庸。    而青年正是其独子,黄滕。    黄滕对父亲的发怒恍若未闻,伸手将散乱的棋子重新摆回原先模样,淡淡道:“父亲莫要耍赖。”    原先还满脸怒气的黄庸转瞬嬉笑道:“嘿,这都被你看穿了,真是知父莫若子。”    说着,他又叹道:“你说的我又何尝不知,大衍已是病入膏肓,岌岌可危矣,可我等又有何法子呢?这江山是他澹台家的江山,自有他们去担着。便是担不住,换一家来坐,我等也自有出路。”    “却苦了万千百姓,徒受外族之侵害,朝廷之压迫,永世苦难不绝。”原一直冷僵着一张脸的黄滕,此刻脸上竟是浮现一抹怜悯。    黄庸不屑嗤笑道:“你在这装什么圣人?你老子我用来养你的喂你的给你穿得用得,全都是靠压榨这些百姓得来,你若真是个汉子,就舍了这一切,去投了圣莲教反了吧。”    黄滕闻言,淡淡道:“这些百姓,愚者众多,生来便是些被剥削压榨之徒,我虽觉其可悲,却无为其出头之意。”    黄庸大喜道:“这才像我儿子,要不是你这骨子里的性子像极了我,我真他娘的怀疑你娘是不是背着老子偷汉子了,不然我这般模样,怎么生得你这般俊美?”    黄滕并不言语,落下最后一子,结束棋局,便要起身。    黄庸随口道:“那个李奕你应是见了,觉得如何?”    “俊美过我,仅此而已。”黄滕淡淡扔下一句话,转身离去。    “嘿,这目中无人的模样也像极了老子。”黄庸笑呵呵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