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五章 孙休众臣争不休 (第2/2页)
“诸公真是不当家不知米贵啊!” “你们可知出兵交州要耗费多少人力物力?” 这位便是御史大夫孟宗,他和张悌都认为应该弃交趾等地! 孟宗说完,张悌又接着说道 “如今唐咨造浮海大船,陈兵前线,难道诸公都不知道?” “唐咨曾为我吴国左将军,熟知我吴国内情,若他领兵而来,诸公还有时间去平交吗?” 唐咨是魏国利城人,曹丕时,利城举郡反,杀太守徐箕,推唐咨为主。 后唐咨入海逃亡至吴,官至左将军,封侯、持节。 直到257年,诸葛诞据寿春反,吴国遣朱异、唐咨等三万人往救,唐咨等被魏国击败,终于又降魏了。 不得不说,孟宗、张悌两人的话很有道理,他们虽不惧唐咨进攻,但是若要抵御魏国,显然没有余力分心交州! 如今的情况是,连孙休的亲信大臣都分了两派,他难以决策的同时,又有支持抛弃交趾的孟宗、张悌,他们各说各有理,三派吵的孙休脑壳疼! 其实孙休心中却是倾向张布、丁奉等,毕竟他在位期间休养生息,想来平定一个小小的交州应该手到擒来! 不过朝中熟悉交州的薛珝却支持以建平郡换交州,孙休犹豫之际,便想到了另外一位熟悉交州情况的大臣。 他便是大中正大夫谷朗,耒阳人。 谷朗二十岁便出仕吴国,任阳安长,后迁浏阳令、尚书郎,参与枢机政务。 他为人忠诚谨慎,名望颇高,深得吴大帝赏识,升任广州督军校尉。 到职后,以身为表率,捍卫疆域,抗击外族侵犯,保障边疆整肃,人民得以安居乐业。 谷朗今年四十五岁,如今算的上是正值壮年。 面对孙休的询问,谷朗认真的说道 “以臣对交州的了解,若需平郁林、合浦、高凉等地,则需海陆齐发,合计五万余兵!” 此话一出,孙休倒吸了一口凉气,这和他预想的偏差太大了! 谷朗却没有停顿,继续说道 “若是平交趾、九真、日南等郡,土人、蛮夷颇多,则需八万大军,全部海路出击!” 这个结论一出,不止是孙休,连孟宗都有些吃惊了 “这,这,这,承载八万大军的浮海大船哪是说造就造,没个数年之功,如何能成?” “若是平郁林、合浦、高凉等地要数年,恐怕苍梧、南海也不保啊!” 眼看局势不利,张布正要争辩,熟知军事的丁奉却叹气说道 “恐怕确实如此,几千人甚至万人的军队或能打的赢几场战,可拿不下交州等地!” “或许就是前脚刚走,后脚便叛!” 主要是如今的苍梧、南海等地也是暗流涌动,根本没法给吴国提供正常的后勤,除非几路大军一齐而来,震慑苍梧、南海! 丁奉的言论相当于直接否决了张布的想法,孙休也陷入沉思 而听到此处的孟宗却乘胜追击 “近十万大军的耗费啊,到时候魏国进攻可如何办?” “而且岭南多‘飓母’,即使海路攻交,也是险要之策!” 此话一处,支持张布的大臣都有些泄气了! 历史上,就因为晋朝在荆州、淮南方向的威胁,吴国一直不敢派大军征交! 甚至派去交州的上万兵马一度被打残,大将修则、刺史刘俊被斩杀! 直到泰始六年(270年),河西鲜卑首领秃发树机能起兵反晋,秦州刺史胡烈被杀,晋国震动! 到泰始七年,接任的秦州刺史的牵弘同样兵败被杀,此后秃发树机能之乱延绵数年,晋朝都不曾抽出手大举征吴! 吴国因此在270年到271年间获得机会,出动十万大军征交,因此才结束了持续八年的交州之乱! 要真按照谷朗的说法,他们不可能收复的了交州! “而且平定之后若无贤臣治理,交州恐复为乱!” 孟宗这话倒说对了,孙皓末年,就有郭马在广州作乱,直到吴国灭亡! 此间吴国名将陶璜、吾彦先后治理交州三十多年,之后更有陶威、陶淑(陶璜之子),陶绥(陶璜之孙)为交州刺史,交州在南朝时才没有独立。 “所以若要治理好交州,应该需要数十年持续投入人力、物力!” “不如弃交趾等郡,退保苍梧、南海两郡!” 此话一出,群臣中又有一人反驳 “交州膏腴之地,如何能轻弃!” “南海、苍梧、交趾等郡产出皆可供给我吴国大军!” 这时又有一人出口说道 “交趾若弃,我吴国于海上将威严不存!” “南夷林邑国本就觊觎我国交州膏腴之地,若此,苍梧、南海二郡如何能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