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九章 向茂伯宅邸盗密 (第1/2页)
七月流火,魏蜀吴三国都忙着收割粮草,准备秋后的战事! 而位于洛阳的司马昭,正召集群臣议事。 这次的会议是没有高官重臣,而是司马昭的心腹大臣! 如散骑常侍贾充、尚书吏部郎山涛、尚书仆射裴秀、西曹属邵悌、秘书监羊祜、尚书郎刘寔等。 当然,羊祜只能算半个心腹! 因为羊祜这人,成分有很大问题,他的岳父是夏侯霸,姐夫却又是司马师! 这就让羊祜在司马师时期不受影响,但在司马昭时期却地位尴尬。 司马昭很欣赏他的才华,想征他为大将军府僚属,可羊祜却没有应他的征辟,反倒是朝廷公车征拜时羊祜才应征。 后来曹奂即位,羊祜甚至不愿在朝中做侍臣,要求调出宫廷任其他职务,结果被司马昭改任为秘书监。 此人在魏晋交替之际想要明哲保身,可惜因身份原因注定了要和司马氏绑在一起! 明哲保身失败的羊祜只得全心全意的为司马氏服务,他虽然不太看的上司马昭,可司马昭之子司马炎却是不错! 因此这次会议司马昭破例的将司马炎、司马攸两兄弟也带来了! 司马炎年近三十,司马攸却不到二十,从外表来看司马攸更加积极向上,不过却少了司马炎那种沉稳。 司马炎此人光长相就颇有人主之相,比如:发委地,手过膝! 这可不就是和刘备长相一样奇异嘛! 司马炎也确实常常有仁义之举,裴秀、石苞、贾充、陈骞等就挺喜欢他的! 羊祜倒是保持中立,他没有因司马师的关系青睐司马攸,而是客观的认为不论智谋手段,司马炎都更合适做司马昭的继承人! 这时,山涛也将情况汇报的差不多了 “如今长安汇集了近三万兵,洛阳也汇集了近七万兵!” 堂内的邵悌则做了最后总结! “前线准备完成,是时候伐蜀了!” 司马昭对于伐蜀之事嘴上说的轻松,自己却谨慎的和同老狗一般! 比如各地来的军队必须先到洛阳,他都接见过一遍,再部分开往长安,接受钟会训练! 说完军队,他又问起了各地方镇 “各州情况如何?” “并州刺史石鉴、幽州刺史孙历、冀州刺史裴徽、青州刺史鲁芝、徐州刺史胡威、监豫州军事司马亮、兖州刺史司马伷、司隶校尉李憙、凉州刺史郭绥皆言各方无事,请大将军稍安!” 以上各地一把手,明里暗里都是司马氏的人了! 如裴徽、孙历、李憙、石鉴早已投向司马氏,司马伷、司马亮更是司马昭之弟! 鲁芝曾是曹爽的人,却被司马懿饶了一命,如今为司马氏之臣,倒也十分忠诚! 胡威、郭绥则是出生名门,两人虽原则上中立,不参与朝廷纷争! “督邺城守诸军事的司马遂(司马懿五弟司马恂之子),都督淮北诸军事(许昌)的司马骏(司马懿第七子),督关中诸军事的李胤亦言太平无事!” 长安、许昌、邺城作为曾经的都城,出镇的都是司马昭心腹、亲族! “至于都督荆州军事的陈骞,都督江北(江夏郡)诸军事的王沈,都督扬州军事的石苞,则言吴国前线有所异动!” 荆、扬为前线,陈骞、王沈、石苞有一个算一个都是司马昭私人! 好家伙,这个任命可谓是万无一失,司马昭的谨慎可见一般! 既然各方准备妥当,想来即使伐蜀出了漏子,也不会有太大的差错! 可羊祜却提到了几件前线发生的事情 “蜀国增兵兴势,内中似有隐情,不可不防!” “且吴国巫县、秭归等地也有异动,据探子来报,似是在这些地方发现了蜀国军队!” 刘寔也插口说道 “我听闻吴国正调整人事,调往交州,或是交州也发生了什么情况!” 一系列不好的消息让司马昭眉头紧锁,冲淡了之前那些好消息带来的喜悦! 贾充倒不像其他人那么悲观 “或许是吴国在交州与蜀国有纠纷,进而引发蜀国军队出现在巫县!” 贾充的话不无道理,可终究解释不了如今的情况,羊祜就提出了反对意见 “若是吴、蜀出现争端,巫县、秭归一带应该是一触即发,可探子却说两国军队并无接触!” 就在众人争论之时,堂内角落处的司马炎却小声与司马攸说道 “不论这些消息是真是假,伐蜀都是第一要务!” 司马攸亦是点头同意,还小声同司马炎说 “若是大将军有命,我一定亲往前线,为国效力!” 早就在关注两人的邵悌听到后眼前一亮,心想司马炎果然稳重,司马攸也颇为明理,于是他立刻对着众人说道 “当务之急,还是商议是否需要让魏兴太守刘钦留驻,以防上庸、新城出变!” 邵悌还是很懂司马昭的,巧妙的引导话题,让众人的精力聚焦于防备蜀国! 因此,做上首的司马昭非常轻松,只需点头认可邵悌便行。 几人见此,也开始谈论起布防的事情! “刘钦留驻魏兴郡为佳!南阳太守司马顺也应尽早准备!” 羊祜认为,刘钦的几千人参加伐蜀只是锦上添花,还不如留守西城,若是上庸真的生变,还可及时援助! 可贾充却不这么认为 “蜀国已有亡国之相,怎么可能从巫县、秭归一带威胁我新城郡?” 其他几人或多或少也是持此看法,这下司马昭却突然问起了司马炎的看法! “中抚军有何良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