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章 逐鸡打狗无能事 赊酒借粮过旧年(中) (第1/3页)
每逢农历四、八日是艾茶山赶集的日子,逢四大集,逢八小集,腊月二十四正是大集,距离过年只有几天了,所以这个集也叫年集,毕竟之后只剩下一个小集了,东西肯定会越卖越贵,庄稼人都会趁早把年货准备好,而二十四的大集正合适。 这天一早,高志腾就来到王大富家,招呼王大富去赶集。以王大富家的条件,过年无非就是买两斤rou,买两包糖,贴两幅春联的事。根本就不用专门到集上采购。不过王山贵和王秋荣却跑出来,嚷着要去赶大集。俗话说,小孩赶集,连玩带吃。可是集上的东西可是要钱的,哪能随便吃。 王山贵说:“今天的大集有吕剧表演,俺要去看吕剧。” 王大富说:“那拖拖拉拉的腔调,你听得进去?别熊人。” 王秋荣说:“大哥不带俺,俺跟二哥走着去。” 王大富只好到叔叔家借了自行车,与高志腾一人带着一个,直奔艾茶山镇。一路上王秋荣不停地说,她什么都不要,就吃一块芝麻糖。到了镇上,把自行车放在裁缝铺,一行四人就往集市方向走,远远地就听到一阵阵清脆的鞭炮声。 王山贵指着大路边的一块空地,说:“看,戏台都搭好了,吕剧团真要来。”这块空地是果品站的露天堆放场,每到秋天,从各村收集上来的苹果就堆放在这里,等待运往大江南北。 高志腾说:“这不停工了吗?连个人影都没有。” 旁边一个老人笑眯眯地说:“年根了,吕剧团也忙得连轴转,头晌在天崮山大集,过晌才能来。” 又一个老人说:“这样好,不耽误赶集。” 老人们是真的想看吕剧表演,年轻人只是凑个热闹,王山贵和王秋荣更是把看剧当借口,来赶集才是目的。 由于用来赶集的街道呈东西走向,庄稼人就叫做东西巷。到了东西巷,早已人山人海,两里长的东西巷被挤得水泄不通。集市上的所有摊位都是露天的,按照商品类型划定了区域,所售商品也基本上都是一些普通的日用品,吃的穿的、日常生活和生产用具等等都能在集市上找到,买方可以讨价还价,货比三家。前来赶集的都是附近十几里范围内的庄稼人,穿着蓝色或者土色的衣服,每个人手里都拎着或者背着一只化肥袋,里面装着买来的商品。 王大富四人挤在人堆里,东张西望,慢慢溜达着,耳朵里充斥着各种吆喝声。 农村集市本是农民调剂余缺的场所,无非是一些日常用品,随着改革开放,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玩意儿都涌了进来,有卖录音磁带的,有卖图书画报的,还有卖什么胶水的,更有各种式样的奇装异服,吸引着喜欢新潮的年轻人。 高志腾站在卖录音磁带的摊位前,饶有兴致地看着小小方盒子上的两个小窟窿,问道:“磁带怎么卖?” 摊主穿着一件时髦的棉猴大衣,脚蹬一双皮棉鞋,梳着分头,一看就是城里人。他看了高志腾一眼,说:“五块一盒,不买别动。” 王大富吓了一跳,拉着王山贵就走,他只带了四块钱,还不够买一盒磁带的,这玩意不知道是干什么用的,倘若弟弟手贱,给弄坏了,他还赔不起。摊主脸上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包含着几丝满足,几丝嘲弄,高志腾看着他的模样,觉得他不是来卖东西的,是来寻找满足感的,心里感到一阵厌恶,甩下一句话:“不就是录音带吗?不就是录音机吗?谁还买不起。” 摊主双手一摊,笑意更浓了。 “大哥,糖葫芦真好看。”迎面碰到一个卖糖葫芦的,一辆破旧的大金鹿自行车上绑着一个草把子,上面插着一串串山楂做的糖葫芦,山楂上沾满了糖,亮晶晶、红彤彤,让人眼馋。 卖糖葫芦的是个老人,穿着一件破棉袄,戴着一顶发黄的单帽,冻得浑身发抖,鼻尖下吊着一滴清涕。 “糖球五分一串,自己家长的山楂,又酸又甜。” 高志腾掏出一毛钱,递给老人,王秋荣从草把子上拔下两串山楂,自己留一串,给了高志腾一串。高志腾咬下一颗山楂,递给了王山贵。王秋荣把山楂递到大哥面前,看着大哥吃了一颗山楂,自己才吃了起来,一边吃,一边唱:“山上的山楂红又圆,沾上冰糖成一串,咬上一口直呲牙,酸又酸来甜又甜……” “嘭——啪!” 随着有节奏的两声脆响,王山贵的目光立即被鞭炮吸引过去,一位卖鞭炮的摊主正在放一种叫做二踢脚的炮仗,一手拿着炮仗,一手点燃火捻子,炮仗先“嘭”的一声响,脱手而出,飞向空中,又“啪”的一声炸响,在天上留下一朵青烟。 这是春联、年画、挂历、鞭炮的区域。一副副色彩艳丽的春联、窗花、挂历、年画摆在摊位上,红红火火,仿佛天边的彩霞落到了地上。 “富民政策暖人心,锣鼓喧天庆丰年。” “春回大地山河秀,日暖神州气象新。” “鞭炮声声辞旧岁,赞歌阵阵迎新年。” …… 王山贵和meimei看着一副副春联,你念两句,我念两句,声音响亮,抑扬顿挫,听得摊主伸出了大拇指。 王大富看着一副副写好的春联,咂咂嘴,说:“了不得,现在的春联还得花钱。”他连想都没想过竟然还有现成的春联,花钱就能买到。每逢过年,他家都是自备红纸,裁剪成几张条幅,找会写毛笔字的先生写上两副春联,贴到大门上,裁下来的红纸还能剪几个漂亮的窗花,贴在白色的窗纸上,非常灿烂。 王山贵指着一堆鞭炮,说:“志腾哥,看,这一挂鞭炮有没有200响?大年五更放起来肯定过瘾。” 王秋荣说:“就知道放炮仗,小心炸了手指头。” 高志腾说:“我已经买鞭炮了,一百响的,整整十挂,还有几盘二踢脚、大炮仗,够咱们折腾一气了。” 王山贵高兴地说:“好,大年五更我找你放鞭。” 念了一阵春联,王秋荣来到一个卖年画的摊位,歪着头看着一幅年画;画上有几个穿着花衣服的小女孩,手提红灯笼,在雪地里追逐,背景是一丛盛开的腊梅,几朵绚丽的烟花,下方的空白处写着四个字《寻梅探春》,是这幅年画的名字。 王大富来赶集的目的就是买两幅年画。尽管一张年画只需两三毛钱,何田田仍精打细算,已经有多年没有买过了。有人告诉何田田,古时候的年画就是门神,挂在门上或墙上,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