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八十九章 狐狸精到访 (第1/1页)
———————————————— ...... 整个马蓝星恐怕都没人比李羡更清楚这三个副本的情节。 甚至没有人比李羡更期待进入这样的三个副本里面。 但眼下李羡不着急...... 他好不容易顺着网线到了蒲松龄所在的时代,自然要跟蒲松龄打个照面再说。 李羡的目光随即朝着远处眺望,只见刚才那三个书生追着狐狸而去,自己也跟着过去之后,却发现狐狸已经不见了踪影。 就三个书生四下寻找狐狸的时候,李羡凭借着敏感的嗅觉,很快锁定了狐狸的方向,往前走几步,便在靠近一个树洞的时候,看见突然钻出一个年轻人,将那狐狸藏到了树洞当中。 自己则是随便抓了一些泥巴糊在脸上,吓跑了三个书生。 “蒲松龄?” 李羡的直觉让他瞬间猜出了这个年轻人的身份。 年轻人也注意到了这个打扮稀奇的李羡。 “请问这位公子是哪里人?” “李羡,中原人士。” “在下蒲松龄。” 年轻人说着将脸上的泥巴擦了擦,随后好奇的询问着李羡这一身行头是怎么回事? 两人交流之间离开了树林,蒲松龄大方的引着李羡去他家做做客。 在临走之际,李羡回头,却看见那被蒲松龄救下的狐狸转头跑了。扭头逃走的时候,还不忘了回头看一眼李羡和蒲松龄的方向。 这狐狸好像开了灵智啊...... 有些奇怪,难道是妖怪吗? 被蒲松龄带回家的李羡,也遇到了之前的三个信差。这才晓得他们是以此来汇报蒲松龄县考,府考以及道考成绩的。 蒲家上下都因为蒲松龄的高中而开心不已。 蒲松龄一生的文学生涯,摇摆于传统的雅文学和民间的俗文学之间。他生长于农村,幼年受过乡村农民文化的熏陶,会唱俗曲,也曾自撰新词,只是近世传抄的“聊斋小曲”已不辨真伪。他身为文士,以能文为乡里称道。所写文章多是骈散结合,文采斐然,惜乎多是代人歌哭的应酬文字,只有几篇赋事状物的四六文,才是属于他自己的文学作品,被辞赋史家推为清初辞赋之能手。他也曾染指于词,作品较少,显然是一时之兴致或交往之所需,方才偶尔cao笔。诗作甚丰。他进学伊始,意气风发,曾与学友张笃庆等人结为“郢中社”,“以宴集之馀晷,作寄兴之生涯”。 经过这几天的接触,材料上对蒲松龄的评价倒不算假,唯一不详细的就是...... 蒲松龄的某些爱好着实有些特殊。 而且这些都是发生在大晚上的时候....... 就好比今天晚上。 古代的夏天,可不像新时代是有空调的。 好在也没有高楼大厦挡风,所以屋顶自然就成了最凉快的地方。 李羡在半夜的时候爬上了屋顶,光着膀子往上面一躺,凉风吹来,立时便舒服多了。 就在李羡想要入睡的时候,却是听见楼下熙熙攘攘有什么声音,低头一看只见正在书房写作的蒲松龄房门不知为何开了,一阵青烟过后,只见院子里面多了一条黄毛狐狸爬到了蒲松龄的书房门前。 蒲松龄被那黄毛狐狸所吸引,两三句话呼唤那狐狸进门。 那狐狸却是摇摇尾巴走了。 蒲松龄笑道: “嘿,我一个人都不怕你一只狐狸,你一只狐狸何故怕我这个人呢?” 屋顶上吹凉风的李羡自然瞧见了,同时他也注意到了那只狐狸的异样。 怎么这么眼熟? 李羡又仔细看了看,可不就是几天前,蒲松龄发善心时放走的那只小黄狐狸吗? 就在惊讶之时,只见刚才走了狐狸竟然去而复返。 李羡暂时按兵不动,下一刻,那狐狸全身冒着一团青烟。 青烟当中,只见一个身条婀娜多姿的美妙女子现了身。 她脸朝花束、身形苗条,长发披于背心,用一根粉红色的丝带轻轻挽住,一袭白衣,鲜花一映更是粲然生光,只觉她身后似有烟霞轻拢,当真非尘世中人,待她转过身来,才见她方当韶龄,不过十八岁年纪,肌肤胜雪,娇美无匹,容色绝丽,不可逼视。 狐狸精吗? 李羡心头冒出这样的想法。 却见那蒲松龄面对着那狐狸精却是一点恐惧的神色都没有,甚至还大方的想要邀请狐狸精进屋子里面来做。 然而那狐狸精却是止步在门外: “公子乃是文曲星下凡,小女子不能入门造次,深夜前来,特意为感谢公子几日前搭救之恩。” 蒲松龄一脸疑惑到:“搭救之恩,这从何说起啊?” 那女子缓缓讲述了一下,那日的情况。 蒲松龄这才恍然,脸上虽然有惊奇,却是依旧没有紧张的意思。 就在女子答谢完之后,由化作一缕青烟之后,便消失不见了。 蒲松龄意犹未尽的追出去,看着空荡荡的院子,着实遗憾。 “还想深入交流一下呢。” 蒲松龄在院子里面这样说道。 这时候屋顶上的李羡好奇的问道:“不知道兄台如何跟那位小娘子深入交流呢?” 蒲松龄抬头这才瞧见屋顶上的李羡,那蒲松龄笑着,双手背到身后然后说道: “自然是要先问她叫什么名字,家住何处,家中有狐狸兄弟姐妹几人?” “你这是要相亲吗?” 李羡笑道:“问得跟查户口一样。” 蒲松龄说道:“与狐狸作伴,又有何不可呢?” 这话顿时让李羡有些诧异的。 蒲松龄接着说道: “如今这世道官场腐败,民不聊生,人间冷暖,世事难料,有人升官发财就见利忘义,有人苦中作乐依旧不改初衷,人啊!要比那些所谓狐狸精复杂多了,反倒是这上门报恩的狐狸,让我觉得单纯了许多。” 李羡闻言,内心颇为震撼。 犹豫片刻之后,李羡问道:“兄,最近可有什么新作?” 蒲松龄惊讶的看着李羡: “你怎么知道我最近在写新作啊!刚写了没三篇,你要不要来看看.....” 说着话,蒲松龄就将从屋顶上翻身跳下来的李羡引入书房内。 在书房内的书桌上最显眼的位置那里,赫然摆着一本笔墨未干的书籍。 “这是我刚写的,名字叫《聊斋志异》,兄弟可愿意帮我品鉴品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