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大宋一定要殖民和扩张 (第2/2页)
打都可以。 随着雷贡火帽的出现,燧发枪击发速度再次提升,威力更堪,赵与芮也越来越不把蒙军放在眼里了。 九月初,工匠局来请皇帝观看他们经过数年时间研发出来的蒸汽提水机。 现场有个木头模型,工匠们按照皇帝的口述绘画后,经过无数次试验更改才最终定型。 单独的是蒸汽锅炉,这个不用解释,很好理解,也没技术难度。 然后是汽缸,底座,活塞,飞轮,曲柄连杆,阀门,调速机构等等,其中最重要的核心就是汽缺。 汽缺还有单门多门单作用双作用等各种不同类型。 工匠们目前造的是最简单的。 汽缸的一端是活塞,一端是封闭的。 工匠们先用木制的演示了一番给赵与芮看,赵与芮看过后相当满意,基本有点后世蒸汽机的模样了。 实际作用还得看看。 工匠们先做了最简单的提水机。 为什么要做提水机呢? 因为古代矿场遇到下雨天时,大部份都不好工作,每年如果有三分之一,或一半雨季时,就得休息一半。 而赵与芮登基后,全国的矿场基本都是收为国有的,算国企,国家养着。 但这么动不动休息一半或三分之一的,还得继续发工钱。 如果有自动提水机就不一样了,下雨天还能继续干。 提水机就是排水机。 先将一个蛋形容器充满蒸汽,然后关闭进汽阀,在容器外喷淋冷水使容器内蒸汽冷凝而形成真空。打开进水阀,矿井底的水受大气压力作用经进水管吸入容器中;关闭进水阀,重开进汽阀,靠蒸汽压力将容器中的水经排水阀压出。待容器中的水被排空而充满蒸汽时,关闭进汽阀和排水阀,重新喷水使蒸汽冷凝。如此反复循环,用两个蛋形容器交替工作,可连续排水。 这个自动排水机原本要到1698年才发明,现在在赵与芮的努力下,提前四百多年出现了。 它的实用性其实不强,赵与芮也没打算在矿井里全面推广。
因为本身下雨天作业就难,没理由让工人们顶着雨天继续干是吧。 但蒸汽提水机的发明,代表着距离真正的蒸汽机就越来越近了。 大宋的这个蒸汽提水机还是有很多缺点,特别是封密性不够,活塞不畅通。 赵与芮一下看出重点,工匠们密封用的是钢铁片,和钢塞环,这得换成铜才行。 蒸汽机最好用铜活塞环,铜垫。 “蒸汽提水机是没什么问题,但想造大型的蒸汽机,还得加两样东西。”赵与芮这时又开始科普了。 “一是安全阀,因为蒸汽锅炉超压后,容易爆炸,原理就是利用杠杆或弹簧压着排气口,锅炉压力一旦大了,它会自动顶开排出蒸汽。” 这个在当年汽轮球的时候工匠们就已经明白,蒸汽能产生压力,可以把球顶起来。 赵与芮这么一解释,大伙纷纷点头,表示理解。 “还有一个是压力表,可以随时观察锅炉和蒸汽机内压力的情况,压力高了可以提前手动排,压力低了,可以加压。” “压力表有液柱式和机械式,咱们用机械式。” 液柱式需要高强度的玻璃,机械式在这个时代反而简单。 经过赵与芮这次进一步的提点,大宋距离蒸汽机也越来越近。 从工匠局出来时,赵与芮脑子里想到最近这几年兵部上来的奏折。 大宋现在兵马出征,经常带着大量的马车,而且赵与芮喜欢打造四轮马车,这种四轮马车,体积大,载重多,战时横过来,就能成为一道天然的城墙,好处诸多。 但缺点同样惊人,每辆马车至少得两匹,甚至三匹四匹的马骡轮换着拉,遇到难走的和上坡路还得有人推。 毕竟这个时代的路太难走了,这让宋军带着马车时的行军速度就不够快,而且车轮很容易坏。 赵与芮一直想在车轮上装橡胶轮胎,橡胶和石油一样,可是工业的标准产业。 元贞初年,赵与芮让海贸部对外颁布了悬金令。 无论大宋朝的商人,还是其他国家的商人,只要从美洲找来橡胶种子,就可以得到大宋的爵位,黄金白银,土地等各种赏赐。 如今快六年过去了,橡胶种子依然没有音迅。 大宋很多商人都知道海外有个美洲,但跨越数万里去寻找橡胶树的种子,却极少有人敢这么干。 实在不行,还得组织朝廷水师去。 因为赵与芮不想白白牺牲军人们,所以这事朝廷一直没亲自干。 这个时代,没有蒸汽轮船,想横跨大洋去美洲太难了,所以赵与芮迫切希望能造出蒸汽机,有蒸汽轮船,那横渡大洋就容易很多。 等赵与芮的马车队刚回到丽正门,就发现门外有几个人在等着。 牛宝过去后问下,很快跑回来:“陛下,来自泉州的蒲寿庚求见陛下。” “蒲寿庚?”赵与芮先是愣了下,很快记起是谁了。 当年他的老朋友蒲和里帮他来求官,赵与芮看在蒲和里的面子上,让蒲寿庚在泉州市舶司做了个干办公事,一般又称舶干。 蒲寿庚在历史上是一路做到市舶市的一把手提举市舶司,还兼沿海制置使,也为蒲家的发达打下了基础,然后垄断香料市场三十年,史称家僮数千,船只两千,资产巨万。 但这会在赵与芮治下就没这么好运了。 这么多年过去,蒲寿庚还是个干办公事。 蒲寿庚发家致富,就是因为当了提举市舶司和兼沿海制置使,官商合一而发达的。 现在的蒲家还没有发达起来。 这家伙很会钻营,胆子也大,沉寂了几年之后,这次绕过蒲和里,直接跑到京师,要求面见皇帝。 但蒲寿庚啥地位啊,不过一个地方正八品小官,丽正门守卫直接把他拦在外面。 赵与芮刚回来就听到蒲寿庚从福建跑来求见自己,也是微微有点佩服他。 果然能发达的人,都是有优点的。 就凭蒲寿庚这胆量,大宋朝上下也没几个。 于是赵与芮先进了宫,然后在垂拱殿召见了蒲寿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