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410 入股 (第1/3页)
年代:小日子过的真好正文卷410入股和三江水在电话里聊了几分钟,楚向前无奈摇摇头,自己完全忽视了阿三的传统。 前世在新闻里,总能听到印度采购军火时,采购价格往往会比实际销售价格贵好几成。 甚至一两倍都不是没可能。 谁都知道多出来的钱,全进了采购人员和他们背后的人手里。 辛格的家族和奥里沙邦其他7个家族,在奥里沙邦虽然不算什么顶尖的大家族。 却也认识不少大人物。 辛格想的很简单,12英镑出港价的自行车,比奥里沙邦卖的最便宜的岛国自行车都便宜3英镑。 比最便宜的英格兰自行车则便宜足足8英镑。 这里面就有很大的cao作空间了。 而且楚向前的自行车既然是贴牌的新品牌,就等于根本没人知道这个牌子。 把自行车运回奥里沙邦,然后在英格兰注册个自行车公司,换成自己的牌子。 这批自行车摇身一变,就成了英格兰的自行车。 而且公司的实际控制人,还是印度人自己。 到时候别说15英镑了,就算是20英镑也能在市面上销售。 再找找关系,搞个政府采购,整个奥里沙邦的政府、警察体系,就能消耗掉好几万辆自行车。 而且手表、收音机和缝纫机,会比自行车更好卖。 和楚向前想象的不一样的是,楚向前认为自行车是交通工具,是必须品。 可在辛格眼里,手表、收音机和缝纫机则是涉及到面子问题的必须品。 给警察、地方部队、政府人员分发手表、收音机,一定会得到这些人的一致拥护。 得到下面人的拥护,那么奥里沙邦的顶层官员的地位也越稳。 今后辛格在奥里沙邦的地位,也能快速的上升。 说不定再花点钱,做个镇长、警察总监什么的都有可能。 这就是官僚思维和生意人的区别。 楚向前想的是利益,辛格想的是权力和利益一锅端。 隔天,楚向前故意没去找辛格,这小子醒酒后,果然跑去邮局,给亲爹巴格沃-哈贾克发了电报。 听三江水说,这对父子来回发电报,居然沟通了足足一上午。 光是电报费,就花了700多港币。 然后,下午辛格就主动找上门。 要求签订一份,5万辆自行车,5万块手表,5万台收音机和2万台缝纫机的合同。 至于价格,一开始辛格还想压价,但楚向前一句,给他总货物量5%的回扣,立马让辛格再也不提价格的事。 12英镑一辆自行车,其他三样则10英镑一件。 虽然楚向前从内地订购的自行车有10万台,但内地的采购价只有6.45英镑。 手表、收音机倒是和辛格订购的一样,都是5万。 但内地出货的单价却只有2.5英镑一件。 缝纫机则是3.25英镑,楚向前采购的是1万件,辛格则直接要了2万件。 就算把5万辆自行车放在仓库里烂掉,这笔生意楚向前还是赚了。 而且是大赚。 楚向前不好改变内地已经安排下去的10万辆自行车生产任务,只能劝辛格第一个月,就采购2万台自行车。 要是头两个月自行车的销售成绩不错,那就把采购数量,从5万增加到10万台。 要是自行车的销售成绩不理想,多出来的5万台,楚向前打算低价倾销给辛格。 或者卖到东南亚等国。 又借口说,缝纫机没那么好买,第一个月只能给他2千台。 等头一批2万辆自行车,1万块手表,1万台收音机和2千缝纫机运到港岛,楚向前直接就能赚27.45万英镑。 按照签好合同后,再次被灌醉了的辛格,迷迷糊糊的爆料的说法。 这批轻工业品运回奥里沙邦后,光是政府采购,至少能赚30万英镑以上。 楚向前听完后,暗道,还是你们这些阿三会玩。 27.45万英镑换算成港币,就是439.2万,比之前第一批5250吨粮食的231万港币,还多了208.2万港币。 也就是说,自己用内地的自行车等轻工业品,不仅能维持每个月5250吨粮食的采购,还倒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