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百三十章 练练 (第3/6页)
套话不成,双方都像是 在捣浆糊,说不定是喝酒没到门的关系,可以请封姨前辈去客栈那边喝酒叙旧。 封姨想起一事,对于陈平安的耐心之好,似乎有些意外,“就不问问当年开口说话的其余几个老不死,各自是什么来头,所求为何?” 陈平安摇头笑道:“前辈若是愿意说,晚辈当然感激不尽。前辈要是不愿意说,晚辈自然强求不得。” 她伸出并拢双指,轻轻敲击脸颊,眯眼而笑,似乎在犹豫要不要道破天机。 杏花巷马苦玄,泥瓶巷宋集薪,福禄街赵繇,桃叶巷谢灵……这只是骊珠洞天的最年轻一辈,再往上,其实还是各有各的押注,有些是纯粹的无聊,见到有眼缘合心意的,就顺手为之,扶持一把,有些是有所图谋,伏线千里。比如其中一位老家伙,是人间养龙士一脉的当代祖师爷,家族祖上豢龙有功,当年此人隐匿身份,从中土神洲一路赶到宝瓶洲,隔绝天机,藏在了那拨斩龙的练气士当中。 封姨突然忍住笑意,没来由说了句,“背着一个心仪的姑娘走再远的路,确实不累人。那会儿胆子挺大啊,怎么如今境界高了,反而胆子小了。我都要替你感到着急。” 陈平安脸色微变。 封姨看到这一刻的青衫剑客,才终于有几分熟悉感觉,终于有点当年青涩少年的样子了。 呦,还心虚脸红了。 奇了怪哉,不都说剑气长城的陈隐官,光靠脸皮就能再守住城头一万年吗? 陈平安不再刻意佝偻身形,深呼吸一口气,抱拳行礼,灿烂而笑,“多谢前辈的照拂护道。” 封姨点点头,一点就通,确实是个心细如发的聪明人,而且年少离家乡多年,很好维持住了那份早慧,齐静春眼光真好。 在骊珠洞天里边,有些场景和光阴画卷,等到齐静春做出那个决定后,就注定不是谁想看就能看的了。 就像她先前亲口所说,齐静春的脾气,真的不算太好。 在齐静春带着少年去走廊桥之后,就与所有人订立了一条规矩,管好眼睛,不许再看泥瓶巷少年一眼。 其中一个老家伙,坏了规矩,曾经就被齐静春收拾得差点想要主动兵解投胎。 唯独她是例外。 不是她看好陈平安,有什么押注,而是早年那个“以艾草灼龙女额”的典故,因为她曾经对天下真龙多有庇护。 封姨点点头,不再心声言语,轻声说道:“京城这边,我在火神庙那边有个落脚处。” 陈平安抱拳道:“回头了却私事,一定去那边拜见前辈。” 她提醒道:“来之前,记得打声招呼,有个人早就想见你了,他每次出门都不容易,得与礼部报备。” 陈平安其实心中有几个预想人选,比如家乡那个药铺杨掌柜,以及陪祀帝王庙的大将军苏高山。 只是在前辈这边,就不抖搂这些小聪明了,反正迟早会见着面的。 封姨破天荒有些极其人性化的眼神温柔,感叹一句,“短短几十年,走到这一步,真是不容易。走了走了,不耽误你忙正事。” 陈平安正衣襟。 一袭青衫,作揖行礼。 昔年家乡多春风。 曾经有一年,浩然天下春去极晚,夏来极迟。 封姨坦然处之。 帮了齐静春那么大个忙,不过是受他小师弟致谢一拜又如何,一颗雪花钱都没的。 临行之前,封姨与这个不曾让齐静春失望的年轻人,心声提醒道:“除我之外,得小心了。对了,其中一个,就在京城。” 陈平安直起身,微笑道:“晚辈一直很小心,所以他们也一样要小心。” 封姨点点头,兔起鹘落一般,一路飞掠而走,不快不慢,半点都不风驰电掣。 陈平安感慨不已,原来前辈也是个精通跌境、喜欢藏拙的行家里手啊。 屋顶最后一幕,陈平安与那封姨的作揖,让这些年轻天才们大吃一惊。 本以为这么个大闹正阳山的落魄山宗主,到了大骊京城这边,就会打闹一场。 结果见着了封姨,就如此毕恭毕敬,言语之中,始终执晚辈礼不说,临了还要行此大礼? 事实上,在一众传道人之中,这个妇人,与十一人相处时间最长,却也没传授什么高明的道法,只是与他们十一人,教了几门遁法。 那个小姑娘瞪大眼睛,滴溜溜转动,很快伸长脖子,笑嘻嘻招手呼喊道:“封姨封姨,回头请你喝好酒啊,长春宫的仙家酒酿,死贵死贵的。” 小和尚双手合十,朝那封姨远去的身形,点头道:“出家人不打诳语,今夜的封姨,真美。” 剑修伸出手指,抵住眉心,摊上这么些个志同道合的同僚,没眼看,没耳听。 不过只要不是傻子,再后知后觉,都该明白一件事,之前所有人绝对都低估了那位封姨的境界和身份。 陈平安就要离去,跟这几个修道天才,没什么可聊的,无非是各走各的独木桥阳关道。 大骊宋氏只要不是失心疯,就不会让这拨大道可期的年轻天才,来找自己的麻烦。 不曾想那个剑修抱拳道:“京城人氏,剑修宋续,见过陈山主。” 陈平安只得停步,笑着点头道:“不到二十岁的金丹剑修,后生可畏。” 宋续神色别扭。 既然当带头大哥的宋续都自报名号了,其余五人就有样学样,毕竟机会难得,与这位大名鼎鼎的隐官大人多聊几句就是赚。 那个儒家练气士喊了声陈先生,自称是大骊旧山崖书院的书生,没有去大隋继续求学,曾经担任过几年的随军修士。 年轻阵师,女子名为韩昼锦,她说自己来自神诰宗辖下的那座清潭福地。 兵家小姑娘姓余,不出意外,这座天禄阁,算是她家的地盘了。 道士有个公门身份,担任京师道录,是宝瓶洲东南地界的句容人氏,名叫葛岭。 身穿素纱禅衣的小和尚,自称是译经局的小沙弥。 小姑娘像是个心情跳脱的,笑嘻嘻多说了几句,“陈大宗师,听说你老人家在功德林跟曹慈干了一架,惊天动地唉,打得那个听说相貌很英俊、出拳极潇洒的曹慈脸都肿了,你算不算虽败犹荣啊?” 陈平安就没见过这么不会聊天的小姑娘,一骂骂俩?你当自己是顾见龙吗? 再说了,先前这些个家伙坐庄之前的闲聊,也是不太客气的,如果没记错,就是这个瞧着大大咧咧的小姑娘,扬言要会一会自己,走过路过不能错过!再听那个葛岭的言语,好像她曾经在陪都那边,与裴钱问过拳,结果事后足足一个月,每天嚷着肝儿疼肝儿疼。等到那个韩昼锦说了句公道话,说了句“咱们这位隐官,模样不差啊”,小姑娘又开始顶针,说韩jiejie你啥眼神,明明一般般。 于是陈平安微笑道:“江湖中人,祸从口出,言多必失。” 这还是关系不熟,不然换成自己那位开山大弟子的话,就经常蹲在骑龙巷铺子外边,按住趴在地上一颗狗头的嘴巴,教训那位骑龙巷的左护法,让它以后走门串户,别瞎嚷嚷,说话小心点,我认识很多杀猪屠狗开rou铺的江湖朋友,一刀下去,就躺砧板上了,啊,你倒是说话啊,屁都不放一个,不服是吧…… 至于陈平安为何能够对这边的对话了如指掌,当然是那把井中月的飞剑神通使然。 这把本命飞剑,可化剑极多,数量多寡,得看陈平安的境界高低。 陈平安进入京城之后,便祭出数把井中月所化飞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