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百八十二章 花实 (第4/6页)
,第一件事,就去晏家大门口,自报名号,说自己也姓晏,来自宝瓶洲。” 晏皎然伸出一根拇指,擦了擦嘴角,一个没忍住,笑得合不拢嘴,“结果那个老门房都没去通报,直接打赏了一个字给我。韩姑娘?” 韩昼锦抬起头,硬着头皮说道:“是那个‘滚’字?” 晏皎然继续说道:“我那会儿年轻嘛,脾气大,就想跟那个老东西干一架,不曾想那个走路都快不稳的老门房,竟然是个金丹剑仙。” 晏皎然伸出一根手指,点了点自己的额头,“一把飞剑,就停在这里,让我汗毛倒竖。” “嗯,尿裤子倒不至于。虽说当时年纪轻,境界不高,可我也不是没有杀过人。” “但是那种命悬一线的感觉,让我直到现在还是耿耿于怀。不是说差点被人宰掉,难以释怀,而是那种无力感,太让人憋屈了,对方怎么那么强大,自己怎么那么孱弱,并且愚蠢。” “我看你们九个,好像比我还蠢。” “呵呵,从一洲山河挑选出来的天之骄子,空有境界修为和天材地宝,心性如此不堪大用。” “之前我还奇怪为何最擅长雕琢人心的国师大人,把你们晾在那边,由着你们坐井观天,一个个眼睛长在额头上。原来如此,国师果然是早有打算的。” 晏皎然说着说着,好像又开始跑题了,眯眼而笑,“听说那位晏剑仙,在那场战事收官之前,他都在倒悬山春幡斋的一处账房打算盘。” “所以没有人知道,我是多想要去见一见那个年轻隐官,亲口问问他,那位断了双臂依旧去城头的晏剑仙,到底剑术如何,杀妖又如何。” “只是为了避嫌,见不成,问不得。所以这趟喊你来,还有这么个小事,需要你帮忙问问看。” 浩然天下的游历修士,面对剑气长城的剑修, 后来宝瓶洲的各国边军,面对大骊铁骑。 可能与早年晏皎然面对那个门房剑修,都是一样的感受。 晏皎然很快就会与巡狩使曹枰一起,去往蛮荒天下。 寺庙建在山脚,韩昼锦离去后,晏皎然斜靠房门,望向高处的青山。 空山无人,水流花开。 莫疑道人空坐禅,豪杰收剑便神仙。 鄱阳马氏家主,马沅生得膀大粗圆,满脸横rou,但是写得一手极妙的簪花小楷,精通术算,而且与人言语,永远细声细气。 马沅还没到五十岁,对于一名位列中枢的京官来说,可以说是官场上的正值壮年。 不过马沅既不是沙场武夫,也不是修道之人,如今却是管着整个大骊钱袋子的人。 论大骊官场爬升之快,就数北边京城的马沅,南边陪都的柳清风。 当然也是挨骂最多的那个。 因为如今的马沅,已经贵为户部尚书。 一国计相。 今天,一拨位高权重的户部清吏司主官,被尚书大人喊到屋内,一个个大气都不敢喘。 除了那个关翳然是例外。 也就是现在人多,只要关起门来,这家伙聊完了公务,都敢与尚书大人勾肩搭背的。 衙门当差,不敢喝酒,喝茶总归是没人拦着的,关翳然到了这边,聊完事情,就会四处搜刮茶叶。 谁让马沅的科举座师,就是关翳然的太爷爷呢。 谁让马沅在京为官时的历年京察,在外当官时的朝廷大计,马沅都是毫无悬念的次次甲等。 问题在每三年一次的于京察大计,从来都是吏部关老尚书的一亩三分地,即便还有其它衙门的辅官协同,而且官帽子都不小,但关老爷子是出了名的说一不二,大权独揽。 马沅将那些户部郎官骂了个狗血淋头,一个个骂过去,谁都跑不掉。 将那些郎官当孙子训完之后,马沅单独留下了关翳然,看着那个年纪也不小了的下属,马沅百感交集,没来由想起了眼前这个家伙的太爷爷。 “马沅,从三品了。好消息呢,是你小子升官了,坏消息呢,是以后你的考评,就得看皇帝陛下的意思了。” “不过你放心,陛下和国师那边,我都还算能够说上几句话。” 在马沅从吏部一步步升任侍郎的那几年,确实有点难熬。 不是当官有多难,而是做人难啊。 一位吏部天官在官场上毫不掩饰的保驾护航,让一位上柱国子弟承受了不少闲言蜚语。 在吏部的三年七迁,哪怕马沅是鄱阳马氏出身,谁不眼红? 后来平调到了户部,有次马沅与一大拨官员在尚书屋内议事,气得他一拍桌子,蹦出一句脍炙人口的官场名言。 “他娘的,老子承认自己是关老爷子的私生子,行了吧?!” 第二天朝会结束后,关老爷子专门喊住那个健步如飞的马沅,语重心长道:“马沅,以后这种话别瞎说,昨天的御书房议事,陛下和国师都有所耳闻了,国师还专门提了一嘴,陛下当时看我的眼神也不对劲啊。” 马沅点点头。 自己确实犯了官场忌讳。 不曾想关老爷子一巴掌打在马沅后脑勺上,“亏得国师帮忙说了句公道话,说我生不出你这种歪瓜裂枣的崽儿。” 玩笑归玩笑。 马沅其实很清楚自己为何能够在官场青云直上。 因为自己精通术算,对数字有一种天生的敏锐。 在马沅还是以新科进士在户部当差行走的时候,国师崔瀺私底下,曾经送给马沅一大摞的术算典籍,还有额外一张纸,纸上写了十道术算难题,以及十道类似科举策题。 马沅问道:“翳然,你觉得大骊还需要一位新国师吗?” 关翳然一阵头大,“马叔叔,这种问题,问我一个冷板凳芝麻官做什么,你得问皇帝陛下去。” 也不喊什么尚书大人了,可以问答这个问题的,就只能是一对异姓叔侄了。 马沅板起脸教训道:“放你个屁,六部衙门,大小九卿,就属我们户部板凳最不冷。” 关翳然又开始翻箱倒柜,如今尚书大人的茶叶藏得是越来越隐蔽了,一边找一边随口道:“谁官帽子大,嗓门就大。” 不愧是“马尚书的私生子”,才敢如此言行无忌。 马沅揉了揉脸颊,小王八蛋真是欠揍。 尚书大人背靠着椅子,桌上的案牍公文,分门别类,整整齐齐,所有书籍折子,连个褶皱都没有的。 未必是大骊官场的文武官员,人人天生都想当个好官,都可以当个能臣干吏。 只是当庙堂有个人,年复一年,就那么冷眼看着所有人,而且谁都不知道那个人在想些什么,就由不得我们不当个好官了。 但是那个人,私底下却对马沅说,哪天他不在官场了,你们还能如此,才是真正正确的事功学问。 天下有两三知己,可以不恨。 马沅不敢说国师是自己的知己,更不敢以国师崔瀺的知己自居。 生平有一极快意事,不枉此生。 我马沅身为一国计相,为大骊朝廷略尽绵薄之力,让所向披靡的大骊铁骑,战事不曾兵饷短缺一两银子,战后不曾克扣抚恤一两银子。 那么我马沅不牛气,谁算? 想到这里,尚书大人就觉得那个兔崽子的翻箱倒柜,也突然变得顺眼几分了。 马沅瞥了眼桌上的一方抄手砚,说道:“砚无铭文,美中不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