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百九十五章 今宵爽快 (第5/11页)
是跻身中五境的洞府境才行。 爹娘都是小龙湫修士,是一双山中道侣,小姑娘作为独女,自然宠爱万分,只是他们都在山外战死了,原本可以不用死的,听说是外边有故友,必须相救,可能在很多人眼中,甚至是在小龙湫自家修士眼中,这是自己找死,简直可笑至极。但是黄庭半点不觉得可笑。 所以才会让那个叫令狐蕉鱼的小姑娘来这边“作客”。 小姑娘腰悬一只碧螺,是喊山之流的法宝,有点类似驱山铎,不过只能做成对山神、土地“训山”之事,不如后者那般神通广大,可以驱逐山岳、赶山入海。 这座小龙湫,好像跟山不太对付,比如山上有座煮石台,山外还有条滚山江。 唯一有点意思的地方,是古有两位仙人,曾在山中对弈,松下只留一局残棋,不知人间春去秋来。 黄庭去那边逛过,确实有点门道。 她转过头,看到了小姑娘朝这边走来,等对方走近了,黄庭就走向茅屋,小姑娘就跟着,极有默契。 茅屋内,唯有一床一凳,入冬后,再添了一只火盆,角落放着一袋子木炭,黄庭坐在床边,双脚踩在火盆边沿,身体前倾,手持火钳,拨弄炭火。 令狐蕉鱼蹲在一旁,伸手取暖。 黄庭说道:“有凳子不坐?” 令狐蕉鱼这才起身挪步,坐在那条长凳上,与黄庭围炉对坐。 黄庭随口说道:“令狐蕉鱼,又焦又糊的鱼?给你取了这么个名字,你爹娘怎么想的?” 令狐蕉鱼笑道:“黄婷jiejie,这里边是有门道的哦,当年娘亲怀上我后,有天做梦,梦见一丛芭蕉绿荫下水潭幽幽,有条鱼儿,上浮游到岸边,鱼儿抬头与娘亲对视,还说话了。爹娘都觉得是吉兆,就有了我这么个名字。” 如今山上,长辈和同门,都会刻意绕开她爹娘不说,当然是好心,怕她伤心。 可其实她不会多想的,甚至会觉得, 爹娘是那么好的人,为什么不说几句呢,肯定是高兴过于伤心的。 比如现在。 黄庭问道:“北边的宝瓶洲,有那大、小龙湫,跟你们有渊源吗?” 令狐蕉鱼一脸茫然,“啊?” 她是头一回听说宝瓶洲那边也有个小龙湫。 黄庭问道:“想不想跟我去太平山修道?” 令狐蕉鱼想了想,摇摇头,怯生生道:“不了吧。” 黄庭也只是临时起意,随口一说,小姑娘不愿意就算了,打趣道:“反正你不愁嫁。” 云窟福地最新的花神山胭脂榜,眼前这个小丫头片子,刚好位列其中。 令狐蕉鱼有些难为情,抬头看了眼炭火光亮映照下的女冠jiejie,对方可要比自己好看多了。 黄庭指了指墙壁上挂着的一把佩剑,笑道:“跟你不一样,我是剑修。脸蛋漂不漂亮,可当不了饭吃。” 至于那把从五彩天下带回的佩剑,是她从一处秘境遗址中捡来的。 约莫是仙兵有灵,算是自动认主,亮起一道剑光,就直奔她而来,她当时只是跟在一大帮仙师后头看热闹, 见那些中五境神仙们又是布阵,又是啥的,忙忙碌碌很辛苦,而她就是无聊散心,那会儿的五彩天下,一个金丹地仙,就敢开宗立派了。 此外黄庭在那边,还收了个小姑娘当徒弟,好像是个在五彩天下诞生的“本土”孩子。 只是这次没一起带回来,把孩子交给飞升城照顾了,毕竟在那座五彩天下,其实也有一座山头,立碑篆刻太平山三字。 方圆千里之内,修士莫入,否则就是与她问剑。 之所以能够破例离开五彩天下,是因为那个天下第一人的宁姚,莫名其妙找到了她。 宁姚当时身边还跟着个古灵精怪的少女,手持绿竹杖,腰悬抄手砚,好像叫郭竹酒。 小姑娘说话很有意思,自称是隐官大人的嫡传弟子,剑术一般般,拳法很结实。 宁姚跟黄庭说了些桐叶洲太平山的近况,说陈平安在那边打乱了小龙湫企图占据旧址的谋划。 还说黄庭如果愿意重返家乡,帮忙郭竹酒在那条光阴长河中护道一程,作为感谢,文庙不会阻拦,此地太平山“下宗”,飞升城可以帮忙照看百年…… 黄庭当时看着那个与自己好像打商量的背剑匣女子。 真是难为这位五彩天下的第一人了。 当时郭竹酒大声道:“师娘珍重。” 然后少女压低嗓音道:“师娘,你放心,我到了宝瓶洲的落魄山,要是发现有那些狐媚子,胆敢三番五次死皮赖脸纠缠师父,呵,那就别怪我手下不留情了。” 小姑娘做了个抹脖子的手势。 宁姚摸了摸少女的脑袋,神色温柔,笑道:“你那个师父,天不怕地不怕的,最怕某事,刚好此事我最清楚。” 直到那一刻,黄庭才通过郭竹酒的先后三个称呼,惊讶发现一个真相,原来郭竹酒的师父,就是剑气长城隐官,也就是落魄山陈平安。 黄庭心知肚明,如果不是因为陈平安,以宁姚跟自己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没必要在文庙那边白白浪费一份功德。 再看那宁姚的脸色与眼神,黄庭就觉得很有意思,你是宁姚,也会这般女子吗? 不过这可能就是女子,就是喜欢吧。愿意为了某个人,变得不那么像自己。 令狐蕉鱼低着头,怯生生道:“黄庭jiejie,祖师爷让我与你问句话,我不敢拒绝,也不敢与你说。” 黄庭忍俊不禁,想了想,说道:“没事,你就跟他说,我在这边哪天待烦了,自会离开。” 令狐蕉鱼使劲点头。 既然有了个答复,那就无事一身轻了。 瞥了眼单纯的小姑娘,黄庭叹了口气,破例重复询问一句,“真不随我修行?” 令狐蕉鱼轻轻摇头,弯下腰,使劲盯着炉子里边的炭火,小声道:“每年都要给爹娘上坟的。去了太平山修行,就做不成了。” 黄庭点点头,嗯了一声。 太平山,如今只余自己一人。 身在在哪里,太平山就在哪里。 身在异乡,只觉孤单。 返回家乡,反而孤独。 桐叶洲中部一个刚刚恢复国祚的小国,在柳州一处治所在县城,大战过去这么些年,如今终于恢复几分生气了。 夜宵摊子,一位书生和个胖子坐一桌,各自吃着一碗guntang的螺蛳粉。 其实一路走来,从秋天走入冬季,两人,准确说来是两鬼,他们也曾在山下见过那溪水磨坊旁,过河的运粮车队,盘车滚滚,老翁肩挑长杆,挂着一只野鸡。 民以食为天,老牛在身边。田家占气候,共说此丰年。 这会儿夜宵摊桌上,其实两只碗不算小,只是相较于碧游宫的那种碗,就显得尤其小巧了。 胖子一边吃一边摇头,“这rou桂,差点意思。酸笋也没有用那春笋里边的黄泥尖,至于泡山椒就更不提了,还不如之前做客的埋河水府。” 书生拿筷子轻轻敲了敲桌面,“差不多就可以了,五文钱一大碗的螺蛳粉,够价廉物美了,你还想怎样?” 关键是这个胖子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