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月亮与六便士》 (第3/3页)
量肯定没问题。
伍德笑得嘴都快合不拢了, “既然如此,那我就等着陆爵士的好消息了!而且,如果你写得够快,新书说不定可以和《蝇王》一起上市。要知道,在出版审核方面,皇家出版局的优势明显。” 说着,他站起身, 准备离开的时候又想起了什么,问道:“那高更先生的书要加印吗?” 这么问,就说明对陆时带动销量的能力充满信心。 陆时沉吟, “不印了吧。” “啊?” 伍德愣了片刻,随即恍然大悟道:“人为制造稀缺,价格必然水涨船高。陆爵士是想把首版的《一个艺术学徒的私语》、《之前之后》回收,然后将价格炒上去?” 陆时摇摇头, “不是为了赚钱,原价卖就行。” 伍德深深地看陆时一眼, 既然不是为了赚钱,那就只可能是为了名望。 当然,不是Lu的名望, 他不需要。 这么做,提升的是高更的名望, 随着话题度攀升,肯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主动了解高更。 伍德对陆时说:“陆爵士,我佩服你。” 陆时笑道:“中国有句古诗,‘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就像对王尔德先生、左拉先生那样,都是我应该做的。更何况,高更先生给我的画价值连城,我更该报答。” 此时高更的画作并不值钱。 所以,伍德更认定陆时是出于善心,愈加佩服, “陆爵士的决定,我全力支持。既如此,那我就先去准备了,争取能第一时间开动印刷。” 玛格丽塔掩唇而笑, “伍德先生也太迫不及待了。原稿还没见着呢,就开始想印刷的事。” 伍德解释:“陆爵士是出了名的快枪手,我当然要早做准备。” 说完,他起身与两人道别, 不多时,背影就消失在了歌剧院的大门口。 玛格丽塔好奇, “老师,题材你已经想好了?” 陆时看着舞台上的表演,若有所思道:“艺术、文学,不总是清高孤傲的。” 玛格丽塔“嗯”了声, “接触过毕加索先生以后我知道了,艺术也需要包装。有些时候,艺术甚至是市侩的、迎合的、虚伪的。” 陆时:“……” “不不,我不是那个意思。” “啊这……” 玛格丽塔不解。 陆时轻笑, 心说, 公主殿下成为女强人后,思路都变了,总想着赚钱。 他说道:“你别想毕加索先生。想想梵高、想想高更……” 玛格丽塔瞬间脸红,用有些撒娇的语气说道:“那我换个说法好啦~有些时候,艺术甚至是带着血味的,所以,古往今来,才会有那么多命途多舛的殉道者。” 公主殿下变得相当快。 陆时笑道:“我想塑造的就是这样的人。” 他闭目沉思。 其实,在他心目中,《月亮与六便士》属于“名大于实”的作品。 这跟现代的营销套路有关, 一本书,如果有特别突出的、鸡汤式的标题或名言,就容易被拿出来反复消费, 而《月亮与六便士》恰在此列。 有句话广为流传: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很多人没读过书却对其耳熟能详,便是拜营销所赐。 选定这句话进行营销,是因为两个意象足够浅显,且用得十分恰当, 六便士是金钱,代表现实; 月光可望不可及,代表理想。 一看就能懂。 所以,这句话才可以传播得十分迅速。 这也导致了人们因为某句话、某个标题而阅读《月亮与六便士》时,难免抱有高期待值,结果却发现与自己所想存在严重偏差,便造成了所谓的“名大于实”。 这本书还有另一个奇妙的特点—— 没有关于思特里克兰德的任何心理分析或心理描写。 毫无心理活动的主角,网文界扛把子级别的白金作家也很难写好。 因为没有心理活动,便很难看出角色的成长,更难看出角色的挣扎, 这样写,人物弧光必然不够夺目。 陆时思前想后,决定在这方面对毛姆的原作进行一些修改, 这对他来说难度不大, 因为手头有《一个艺术学徒的私语》、《之前之后》两本书,讲述了高更的心路历程,正好可以作为参照。 陆时起身, “我要回去了。” 玛格丽塔问:“写书吗?” 陆时点头, “嗯,其实我已经在写了,只是还有许多细节要完善。” 玛格丽塔微妙地眨眨眼, 心想, 自己猜的果然不错, 高更先生寄来的邮包确实激发了老师的创作欲。 那本书,一定会是经典的作品。 她好奇地询问:“老师,书的名字叫什么?” 陆时回答:“《月亮与六便士》。” 英国的硬币有很多种, 其中,银币最小的面值便是六便士。 玛格丽塔细细咀嚼着这个名字,喃喃道:“人们在仰望月亮时,常常忘了脚下的六便士;但反过来也成立,当一个人只关注脚下的六便士,却难免忘了抬头仰望月亮。” “呼~” 她长出一口气, “真是一个好名字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