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18章 我常风今日要做文官的敌人(万字章) (第3/6页)
乐的。 徐经折腾出这样的弥大祸,回了家大病一场。随后烧光了四书五经。并且在多年后立下家训“徐家子弟,不得科举。” 过了八十多年,徐经的孙子出生。 徐经之孙名弘祖,字振声,号霞客。 即徐霞客是也! 那位倒霉的礼部侍郎程敏政,本来有着大好仕途,入阁只是时间问题。却因会试舞弊,被勒令致仕。 他受不了这么大的心理落差,生了大病。没多久就病死了。 数日之后,常府。 刘瑾和张永气冲冲的找到了常风。 刘瑾道:“叔叔,您怎么胳膊肘往外拐?本来您可以借着科举舞弊案,狠狠打击文官的势力。” “您却偃旗息鼓,让大好机会白白溜走。” 张永道:“常爷,我提醒你。我们这些宫中内官拿你当自己人。文官们却从未拿你当自己人。只把你当成一个卑贱的皇帝家奴!” 常风喝了口茶,笑而不语。 刘瑾有些发急:“叔叔。我们在文官当中也是有耳目的。你知不知道,文官们你是害得程敏政丢官的罪魁。” “他们已将你视作敌人!” 常风没有接话,而是问:“你俩大中午跑我这里来,吃饭了嘛?饿不饿?” “刘瑾,糖糖前几日还,许久没见你想你了。我差冉郡主府,让她过来,咱们自家人聚一下,如何?” 五十多岁的刘瑾有些傲娇的了一句:“不吃了。看见聪明一世、糊涂一时的人,我没胃口!” 刘瑾作势要离开。走到门口,又转头补了一句:“山西镇守太监回京,给我送了两斤特产牛皮糖。一回儿我派人给宛平郡主送去。” 完刘瑾愤然离去。 张永道:“常爷,我也走了。送你一句话,做事得分清里外!” 常风以前办事,总是秦始皇照镜子,赢上加赢。 这回办事,却是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文官们觉得常风害得程敏政丢官。 内官们觉得常风胳膊肘往外拐。 不过很快,内官们便会明白,常风的胳膊肘属于弘治帝,从未拐向文官。 三日之后,奉殿早朝。 文官们对弘治帝弃用程敏政极为不满。 皇上啊皇上,我们文官是朝廷的脊梁。您竟敢勒令文官的核心成员致仕? 那就别怪我们对您不客气了! 萧敬扯着嗓子喊了“议”。 兵科给事中张弘至跳了出来:“禀皇上,臣有本奏!名曰《异初政事疏》。” 科道给事中,乃是文官集团的喉舌、打手。 张弘至上这道奏折,是得到了文官集团高层的授意。攻击的对象不是哪个大臣,而是弘治帝本人。 大明的文官像极了一群疯狗。狠起来,连主人都咬。 弘治帝本来没当回事,只:“奏来。” 张弘至代表文官集团,向弘治帝发起了攻击。 张弘至朗声道:“皇上您登基之初,革除了五百名传奉官。但近两年,您又恢复了传俸官的职位。此乃异初政一。” “登基之初,您驱逐宫内的妖道邪僧,杀邪僧继晓。但近两年,您又崇信佛道。此乃异初政二。” “登基之初,您罢免庸碌官员如首辅万安、礼部尚书李裕。但近两年,碌碌无为的礼部尚书徐琼被屡屡弹劾。您竟不罢免他的官职。此乃异初政三。” “登基之初,每逢要制定国家大政。您总是找部院文臣们商议制定。但近两年,国家大政您一人独断,从不找部院文臣商议。此乃异初政四。” “登基之初,您撤销了六个地方的镇守太监、监管太监。削内官之权。但近两年,您又复向地方增派镇守、监管太监。此乃异初政五。” “登基之初,内官们不敢乞求您的恩赏。但近两年,内官屡屡向您讨赏田地、外宅。您一一应允。此乃异初政六。” “登基之初,您提倡节约。让光禄寺削减开支。从不动用太仓国帑充实内承运库。但近两年,您却数次调用国库银充实内库。此乃异初政七。” “综上所述,臣不得不怀疑,皇上您已经忘记了励精图治,做一个贤君的初心。” “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千古史书上,您恐怕会留下昏君之名!” 弘治帝听着张弘至对他的攻击,脸色越来越难看,最后变得煞白,不住的咳嗽,喘粗气。 愤怒、委屈、悲哀,复杂的情感一股脑的涌上心头。 在极度复杂的心情下,他一时不知道该如何辩驳。 他不能因科道给事中直谏,迁怒于给事郑那样他就中了文官的圈套,成了不纳忠言、枉杀言官的昏君。 弘治帝活活被气得双手发抖,几乎要晕厥过去。 萧敬大喊一声:“张弘至,你大胆!你敢以言做剑,攻击当今圣上?你这是刺王杀驾!” 张弘至冷笑一声:“太祖爷定下祖制,太监不得干政!萧公公,在御门早朝之时,您只是伺候皇上的仆人。没有权力参与讨论政务。” “更没有权力给我扣上刺王杀驾的大帽子!” 常风彻底听不下去了。见过欺负饶,没见过欺负皇帝的! 常风站了出来:“张大人,我乃锦衣卫世袭指挥同知。朝廷的从三品武官。我有权力在御门早朝时参与讨论政务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