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93章 直接抑郁了(求月票) (第2/2页)
10,剧本/配乐《海边的曼彻斯特》。】 呼,虽然没能给上品宝箱,但其实和上品宝箱也没有什么差别了。 之前在戛纳拿的最佳剧本奖,也就600的容量,而这一次的评审团奖虽然是中品宝箱,却也有550的样子。 而且,还给了10点导演属性。 至于这个《海边的曼彻斯特》,一听名字就是个洋剧本。 大概类似于《爆裂鼓手》吧。 《十二公民》郝运就没仔细看,他是法学生兼电影人,《十二怒汉》早就不知道看过多少遍了。 如果新剧本改编的很好,倒也省事。 关键是《海边的曼彻斯特》,郝运看了一晚上的剧本。 马德,直接看抑郁了。 第二天在飞机上都泪眼婆娑,实在是丧到不行。 电影剧本很好,没有特别明显的地区文化属性,汉化估计也不难。 男主角因为失误造成了两个孩子的丧生,从此陷入无尽的悲伤。 选址可以是北方的港口城市,大连或者其他什么的。 原作的失误是忘了放壁炉的防火板,要想一个符合华夏这边生活习惯的。 其实最麻烦的是选演员。 男一号肯定是郝运自己了,他好不容易才碰到一个能够冲奖的本子。 虽然他的年纪可能小了点,但是他可以等。 反正一时半会也没有档期。 完全可以等三年之后,接近三十岁的时候拍。
到时候做个沧桑一些的造型。 只要演技到位,说服力没有问题。 郝运看重这个剧本的主要原因就是演员发挥空间很大。 他甚至觉得自己现在演技根本不够。 不可能一边拍属性一边演。 郝运打算用两三年的时间,初步整合一下自己的表演风格。 到时候实打实的拿个影帝回来。 至于女主角,安小曦大概是演不了的,不过也要看她的进步情况。 最难的其实是侄子的演员。 十多岁二十岁的年轻演员,真心没有什么出彩的。 郝运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多花点时间物色。 回到华夏,郝运补了一个《斗牛》的国内首映礼。 这部电影和戛纳那边同步上映。 借着郝运新作的名头,院线很给面子,再加上入围戛纳主竞赛单元,首日倒也有了几百万的票房。 后边几天随着口碑的发酵,票房并没有回落多少。 接下来就是砸钱做宣发的时候了。 光线传媒请了不少的业内大咖,办的热热闹闹。 一个“评审团奖”被他们吹的像是拿了金棕榈一样。 王长天给郝运奖励了五百万,还额外办个了庆功宴给其他人发红包。 其他人就没有郝运这么丰厚了。 郝运没怎么客气,也没有圣母的拿出来给大家平分,这是他应得的。 安小曦没有参加首映礼和庆功宴。 她跟着刘阿姨去旅游了。 郝运没想到陪着她去了一趟蓉城,她居然还没有玩够。 心里有点空落落的。 就像是你一大早跑去买爱吃的早点,却发现那家早餐店已经关门了一样。 郝运去过她家,发现东西都还在。 不像是突然跑路了的样子。 《十二公民》的剧本郝运没改,直接拿去找陈星良了。 陈星良还挺意外的。 在他看来,这个剧本涉及的学术问题可能很幼稚,但是考虑到和法学相关的电影本来就很少,倒也来了兴趣。 甚至还召集了几个学生,把这东西当成课题进行了讨论。 郝运已经谈到了改编权,不用担心别人抄他的剧本——他还挺期待有什么人不知死活的抄一抄,也让师兄们有点新鲜玩意解解闷。 参与讨论的师兄全都是博士研究生,甚至还有学校的讲师,就他一个读硕士的菜逼。 除了完善剧本,郝运也是在导师面前刷脸。 他缺课太多了,虽然也能完成老师布置的课业,但是和他理想中成为陈星良关门弟子的追求不一致。 今后真要出点什么事,会被大义灭亲的。 所以,法学电影就是一件特别能够让陈星良重视的事情。 83中文网最新地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