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的老中医_第六百八十四章 求诸于外(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百八十四章 求诸于外(下) (第3/3页)

反作用,加重肾脏、膀胱的负担。

    万一催发了病症……”

    许多事人力难为,不是说不能为,而是不可为、不敢为。

    就跟领导拒绝鹿茸血酒,李胜利、蒲老不敢用替代药一样。

    一路走来,惯于走偏门的李胜利,也是遇事则滑的样子。

    不能合作的人,比如四合院里的许大茂,合作之后有风险,他直接就会绕过去。

    杜丁王谢四家,可以合作李胜利才会再进一步。

    都跟现丈人老丁头似的拒人于千里之外,他也不会去寻求合作。

    合则聚、不合则散,人太多、事也太多,这批人合不来,自然有下一批人合的来。

    但领导这事,不仅是老杜想出手,李胜利跟蒲老等人也是差不多的心态。

    可领导终归是领导,一些违反原则的事,那边不屑去做,事情也就变的进退两难了。

    “我明白了,只能提醒大姐,要勤加检查了……

    不是说要求诸于外么?

    怎么我这边依旧是之前那一套?”

    大事难做,差不多吃好的杜老爹,就把注意力转移到了正事上。

    说白了,杜老爹就是想看看李胜利求诸于外的巧妙高。

    小手工业跟轻工业,他的心里已经有了筹划,就不想听李胜利的赘述了。

    虽说报告之中有对杜娇阳的产业布局,但杜老爹这边还是没看出求诸于外的具体思路。

    能源产业,老杜看一眼也就有了印象,科技产业,离着他多少还是有些远的。

    “爸,您说过,饭要一口口吃,事要一步步做。

    如今我们能得利于外的,除了中草药、小手工这类农副产品。

    能拿的出手,且拿出去还能赚钱的,只有轻工纺织、制衣这一类了。

    像其他种类的金属加工行业,咱们的生产能力有,但这技术么,也真是拿不出手。”

    求诸于外,可不是跟杜娇阳那样在金融市场搂钱,那虽说也是个路子,但不具备普及性的。

    就跟殖民者要打开殖民地一样,求诸于外,无非是将国内剩余的生产能力,转化为发展的资本。

    剩余,就是国内用不上的,如今国内这边,还远没到剩余的程度,但做事要长远,要看发展。

    李胜利的求诸于外,是将发展过程压缩在一起的,既要求技术突破,满足国内的供给。

    又要求将技术突破之后,产生的多余生产能力,转化到国外去获利。

    现在国内的需求是被放在一边的,将发展过程压缩,也可以看作是将发展过程翻转。

    将所有生产力用于国外市场捞钱,生产力剩余之后,再回过头来满足国内的市场。

    对技术发展过程的压缩与反转,就是李胜利报告里的内容了。

    这些东西看着是简单,但理论上可不简单,这可是摸着石头过河,摸出来的经验。

    其中走过的弯路、交过的学费,也不是杜老爹这种处于盲区之中的人能看清楚的。

    追平国外水准,在单一领域还好,上升到大局,怕就是不看结果,就根本想不到,事情还能这么干。

    这算是超脱于时代的眼光,绝大多数人是没有的,即便有这种眼光,但敢不敢确认,也是个问题。

    李胜利这边不说时代跃迁,只说技术,杜老爹也就能听懂了。

    自家这贤婿说的话,很客观也很伤人。

    如今的许多产业满足内需都还不够,出口创汇,就跟报告里说的一样,需要切断跟内需之间的联系。

    “产品出口赚了差价,赚了外汇,换来了技术设备,国内的缺口怎么办?”

    想要求诸于外,不是不成,但现实也摆在了面前,国内的供需之间本就有缺口,而且缺口还有扩大的趋势。

    这段时间将生育问题提出来,就是这种缺口的外在表现。

    产品出口,赚取外汇,这些杜老爹是理解的,求诸于外无非就是一个搞钱的过程。

    但杜老爹不明白的是,怎么在搞钱的过程之中,提高技术,又怎么在搞钱的过程之中,满足内需。

    这才是他想要的巧妙高,而不是什么农村小手工业的发展跟轻工业的发展。

    因为这类产业,基本就是没什么技术含量的。

    轻工业拿不出多少东西用来求诸于外,靠小手工业求诸于外,那不跟殖民地一样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