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的老中医_第八百六十七章 红红火火(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百六十七章 红红火火(下) (第2/3页)

,也亲眼见过,人家对纸箱质量的检验。

    就这一个罐头箱,韩姨那边的罐头厂,一月恐怕就要节省几万块吧?”

    当发现一个出自农村小作坊的食品篮,在国外卖到十几二十法郎,当看到一件件不起眼的木质玩具,卖到几十、几百法郎的时候。

    就跟出国公干的那些人,一时好奇,想在国外找一找国内外销的产品。

    唱反调,也是需要胆色的,将一个个反调唱在了节点之上,那就更不容易了。

    作为回应,李胜利只是轻轻一笑了事,许多事,现在远不到见分晓的时候。

    “姐夫,还是你经营有方。

    一个罐头箱,三层衬板,人家私人干了买卖,就能玩的明明白白。

    从上到下,这一路算下来,一个木制罐头箱,两块多的成本。

    按照纸箱厂那边的估价,三产食品厂的纸箱,一个最多六毛。

    同样的纸箱,城内食品厂的也确实厚重,但一个成本,也在一块二上下。

    一箱罐头二十瓶,木箱成本每瓶一毛多,纸箱六分,而三产食品厂的成本只有三分钱。

    不提纸箱还能回收利用这茬,二十万瓶罐头,纸箱差六千块,木箱差了近两万。

    城内的食品厂,几千人的规模,日产不到五万瓶。

    前亲家的三产食品产,投产这才几个月,日产量,就在十万瓶以上了,新的灌装线投产之后,三十万瓶是基准,五十万瓶是想法。

    一天的成本平均就差了一万块以上,一年就是三百六十万。

    账头不经细算,也确实在理,想想全国各地,数以千记的食品厂,都按照这个差额,一年就是几十亿呐!

    杜鹏不提纸箱的事儿,杜老爹还能忍住肚中的火气,提了,还是调侃一般提出来的,看到自家一肚子草的儿子,老杜这边直接就生气了。

    “爸,我不清楚具体的情况,只是前段时间听说的。”

    瞪了一眼还算坦诚的儿子,杜老爹也不想训斥他了,扶不上墙,真的就不能扶了。

    老爷子说年轻人眼高手低,亲家不想让子弟们入宦途,看来是对他们的认识非常深刻的。

    杜老爹之前还想着教导一下儿子,两句话说完,他心里只剩失望了。

    “爸,许多事,无非就是一个观念的改变。

    您不也是一路摔摔打打才走过来吗?

    杜鹏如今已经在学习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世界观。

    他能看到一个纸箱,就让食品厂那边月省几万块,难道不是进步吗?

    我看这比熟视无睹要好的多。

    许多正经在做事的,就是看到了这一点,他们也不往好处想。

    而是拿着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儿,攻讦别人。

    我看杜鹏跟那些废物、杀才相比,已经算是高尚了。

    爸,这是我最近写的报告,您看一下?”

    姐夫李胜利的回护,让杜鹏夫妇一起讶异了。

    看着面前的杜老爹,‘哼’了一声才拿起桌上的报告,显然这话也说到了老杜的心坎上。

    带着羡慕、钦佩,瞅了一眼为自己发声的姐夫,知道自家亲爹正在生气,杜鹏也没敢多说什么。

    “有些话,也不能这么说的。

    有些人,之前还是有成绩的。

    跟你说的一样,只是没有转变观念而已。

    你一句废物、杀才,否定的东西太多。

    我不想看到李怀德那边带出这样的言论,太过偏颇了。

    杜鹏,按姐夫所说,是我看不起你了,但凡事总有个比较。

    跟你姐夫一比,你确实也有些废物……”

    这话李胜利是常听,杜鹏就真的不常听到了,‘确实有些废物’,就算是亲爹对他的褒扬了。

    “爸,我以后会更加努力的……”

    杜鹏的场面话,直接被翁婿两人无视了,见杜老爹沉心看起了报告,杜鹏媳妇却开了口。

    “姐夫,对韩姨食品厂的产量,在几个月之间就超过了市里三个食品厂的总量,你是怎么看的?”

    听到这位搞理科的姑娘,问出了这样的问题,李胜利皱了下眉头才回道:

    “三产食品厂的红火,其实还是钻了空子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