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百六十九章 有人欢喜有人愁(中) (第2/3页)
多。 跟村里合股做产业,养活赤脚医生,仅是附带的好处而已。 何苦为了一些不相干的物事,将自己弄的无路可走呢? 您何苦非要做那夜月呢? 好好的过日子,欢欢喜喜的享乐不好吗? 当年您在洼里发了弘誓大愿,做到如今地步,已经算得上圆满了。 都说光棍不斗势力,您这又是何苦? 冒着偌大的风险不说,后人还不定怎么说您呢! 兴许说起小爷您,只一句医界霸王,也就了了……” 看着当年为了饭辙而游医乡里的穷酸小子,长成如今锋芒毕露的模样。 柳爷心里既有欢喜,也有担忧。 欢喜的自然是柳家传承大兴,忧虑的就是李胜利目前在做着的事儿了。 养匪以自重,这话虽说不好听,但就是自家传承人的真实写照。 按照经验,这类人多半不得善终的。 中医大传承,对柳爷而言,是不及自家传承重要的。 如今山上的返本归源已近尾声,只要后续做好了药性的厘清,那柳家医脉,就是明时的鹤年堂,前清的同仁堂。 加上李胜利手里,诸多医界名家的向死书,延寿柳家的名号,不敢说千秋万代,但传个几百年问题还是不大的。 柳家虽说人丁单薄,但自家传承人李胜利却是子嗣兴旺的。 如今已经十好几个孩子了。 除了平安他们几个,其他孩子都在山上被诸多医界前辈开蒙。 现任丁小姐的几个孩子,或许也不会从医,但山上那几个也就够用了。 借助李胜利在山上的留的恩义,两三代之内,他家里的血脉,必然会有医界众人的提携。 即便是两三代之后,这份善念与恩义,也能长久的延续。 只要有俩名医还感念此时李胜利的恩义,李家医脉就不会凋零。 如今李胜利也正是好时候,再多找几个女人,多留些子嗣,谁又能灭掉这样的医脉传承呢? 分支二三十条,一条在,医脉便在。 依着柳爷的想法,如今的李胜利就不该再去强出头了。 好好的坐拥金山,三妻四妾不好么? “! 柳爷,咱家的钱,多半不算是好来路。 尤其是外面来的,可都沾着血呢! 这茬,我还得求着药王爷跟大传承给咱挡灾呢! 你嘴里那杜小姐,在外面可是坐着舢板,游荡在血海之上划拉钱呢! 她在外面动辄有翻覆之厄,我在家里总要给她铺垫好后路的。 仅是有钱,还不够保她无虞,她这一路手上沾的血债太多。 所以啊,我就得扶住了中医大传承。 您想,将来几百万赤脚医生,加上药山那边数量跟多的药工、药农。 谁要是想把丁小姐,当做累赘丢在国外,我不能答应,这些人也不能答应的。 柳爷,脚下路自打踏了上去,就是华山一条路。 代价那是别人需要付出的,我们么,只管低头上山就好,没了路,就劈山开路好了。 只管欢喜不管愁,我也怕被人清算的……” 听完自家传承人的脉络,柳爷就没话好说了。 许多事,他也是看不明白的。 但只要知道自家小爷依旧心狠手辣就够了,敢逼宫前丈人,这份狠辣还是要的的。 一路上山,祭扫了柳家先辈。 两人来药王谷,也不全是为了祭扫。 门头沟药王谷的名号,可比虎峪山林大多了。 如今山上那边,虽说辐射到了虎峪,但山上那处传承之地,也不是什么人都能去的。 中医函授学校,要接纳各地赤脚医生进京函授,一个辨药的实习基地,还是要有的。 之前中医长官吕老那边,几次提议,想带着函授学员们去山上实践,都被李胜利给推了。 理由还是那句话,法不轻传、师不顺路。 山上的传承基地,学员们也只是在外围活动,唯有精研班跟学徒班的几十个精英,有资格进去一览还未完工的园区。 山上名医们的向死书,除了老邓跟有数的几个学员多看过几份之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