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百七十七章 坚守(上) (第1/3页)
第877章坚守 “李师叔,话虽是如此,但我总觉着有不妥之处。 将来只怕有人拿着医者仁心,诟病山上的中医基地。 秘而不宣,您这边的压力,可就大了……” 看着面前介于儿孙辈之间的师叔李胜利,家传中医、而后入学、之后教学的老邓,也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无论是史老还是成老,都是经历过江湖风雨的,作为两人的弟子,嘴上的江湖,老邓也听过。 但学校里走出的书生意气,才是支持他走到如今的一口气。 在老邓看来,只要勤于典籍,总会有所成就的。 教书育人,也是老邓的执念,山上的返本归源成果,可以造就一大批的中医师。 与泄密相比,在老邓看来,传承更重要一些。 这就跟李胜利当初跟史老有分歧一样,即便蒲老、成老是一力支持他的,但也有自己的见解。 真出了事,绝了中医的天赐之才,那北边趴下的时候,李胜利就让杜娇阳等人从西亚多弄几个小手术,抹了岛上的所有人。 换了史老、蒲老等人,真要是面对以后的窘境,直接说一声此后封刀,就能惹出许多人帮着中医说话的。 如果回来之后,你还是这么个观点,那咱们就聚齐众多前辈,让他们表决一下。 你要知道,自七六年之后,山上村这边就有了规模。 看是按你的意见来,还是按我的意见来……” 我要是怕人诟病,拿什么来养活这些医界前辈? 你也跟着一起下去,基层的履历,你还差了一些,不知下面的疾苦。 没能跟老邓达成一致,李胜利也尊重他的意见,如果从岛上回来之后,老邓还是坚持。 对此老油子们也是拍了大腿保证,不教导好这个中医界的天赐之才,决不回山上安葬。 我要是怕这些压力,就没有山上村的存在了。 对六十多的老邓而言,说服教育没用,有些事就不如设身处地的下去直接看看了。 这批下去的名老中医,有十个我是安排他们下去办学的,做函授学校的分校。 山上村这一路走来,扼断了多少人的生路,又抢了多少人的口粮,你没数儿,但我有数儿! 有些事,不要听人说,自己见过,才知道什么叫做眼见为实。 这也是风雨之后,这批名老中医没了,中医就一蹶不振的原因之一,没了江湖历练出的本事,在宦途的争斗上,总归是差人一筹的。 无论是学徒班还是精研班,基础不错、天赋不错,但心性不成的学员,到如今已经筛掉不知凡几了。 博弈真要是到了这种程度,谁特么还会管大局如何? 许多人在李胜利面前,演戏演不真切,在一众老江湖面前,也是一样的。 从药王庙回到山上村,李胜利跟十几要下去办学的名老中医碰了一下。 未来的顶梁柱老邓,未经江湖历练,心性有些不成。 转完了下面,我再安排去一趟岛上。 这样吧,下山之后,你也别再城里待着了,下面的一些赤脚医生已经衣食无着了。 医途成家之辈,哪个又没有主张呢? 有这批老油子带着,老邓这趟下去,一定会见证底层真正的不易。 山上的一帮子老江湖,比李胜利更注重返本归源成果的保密性。 其实老邓去与不去,结果都是注定的。 老邓这样,基础扎实,却成名于五八年之后的名老中医,跟山上这批老家伙相比,真正差了混江湖的经验。 如现在的李胜利一般,真要是目的达不成,他不仅会扣住返本归源跟向死书的成果。 李胜利这边也稍微调整了一下人员,一些个江湖上的老油子,就是这次老邓下去观摩的半师了。 跟你说这些,你也是听不明白的。 吃饭的饭辙都保不住了,你讲的再多,我也不能饿着肚子干活不是? 见了老邓的书生意气,李胜利这边轻轻一叹,这就是三观不符了。 首先的一条,家里有人在国外,尤其是在岛上的,就没有学这些成果的资格。 “老邓,你跟我说这些没用。 那如李胜利说的一样,各自表决,依表决结果来说话。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