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二章 金红云海 (第2/3页)
风海啸与大地震荡,深埋于岩脉支架中的敌龙母菌活力全开。 原本作为园艺工而四处巡游的赤目上人此刻压在了天逝之下,天隙之前,云响龙脉的点睛之处,第三防线的中心点。 今天的云响州就像一座又在着火又在发水又在刮大风,下面地基碎得一塌糊涂,上面陨石雨不要钱似的往下掉,里面还挤满了一大群身高两米三八的彪形大汉在嘎嘎蹦迪的小破房子。 你别说,这末日景象其实还挺喜庆的。 巨龙尸首落下,先是将东云地区的海拔硬生生砸下去两百多米。好巧不巧,核心的中云地区竟在此刻展现出了令人汗颜的坚毅韧性,保得云响州没有当场碎成三块… 不过呢,作为代价,本就支离破碎的西云地区就像跷跷板一样高高抬了起来。只见它潇洒亮相片刻,便被蛮横重力死死拉扯,颇为狼狈地打着滚跌下了天际的舞台。 一沉一浮,东云又抬起来了。 我很想尝试形容那个场面,但就像火山爆发一样,如此剧烈超然的地质变动是根本无法用rou眼明确看出条理次序的。 无论是远镜头近镜头还是高空航拍,大家能看到的都只有无边无际的冲天烟尘… 上面的情况暂且不提,单说海流之下。呃…五州地理相关的学术知识还是等日后有缘再给大家补充吧,事急从权,咱们先谈谈灵气体系对物质变化的实际影响。 灵气嘛,不是什么多稀罕多神秘的东西,街边随便拉个打酱油的娃娃来他都能给你讲出一大套理论梗概,毕竟是三大基础学科嘛。 灵理学,物理学,以及以生物学,化学,地理学与历史学和神学为主体统合而成的五录总科。经过多番修改迭代的九大艺术,还有为了生存而必须掌握的语言与生产技术… 这就是天海五州的文明构成,近年随着雷行王朝的大力支持还开辟出了现代工学…无非就是造造能千里传讯的小铁盒子,造点能在天上飘来飘去的巨型战船,没什么了不起的。 作为三大基奠中最重要的灵气,这玩意不止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同时也是大多数基础规则的理论核心。 我们,风云人唤它作“灵气”,来自星烁古国的难民后裔们叫它“以太”,还有好多乱七八糟的少数部族对它的称呼也不尽相同。 现在五州内陆已经普及了标准语,所以灵力二字便是此物的主要代词。不需要在称呼这方面的问题上纠结太深,你要是乐意,自己给它再取一个也不是不行,叫着方便就完事了。 首先,这是种粒子,正经的物质,有体积有质量。然后,这玩意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它并不是光的介质。 我知道我知道,现在比较流行暗物质理论嘛,五州人都知道…但无论被称作灵气还是以太,它都不是用来填补理论空白的假想事物。 事实上,一切生物的体内都充盈着至少占据体重三成以上的集合灵粒子。这也是我们生活在溢满灵气的世界中能行动自如,而不会被它穿身而亡或者活活憋死的核心原因。 我的意思不是说咱们就是魔法生物了,灵粒子是物质组成的重要一环。就像钙铁锌硒,它是不进入代谢循环,也无法通过消耗填补来制造增减变化的恒定指标物。 前文有言,修行中人吞吐炼化灵气,却并不是在借助此物来改造自己的生理性质。 大家常说的三道丹田是储存中转调用灵力的机能器官,如杨御成那般体质特异,本身便不具备此类“容器”的奇妙存在则无法在自然条件下协调cao控浸于己身的灵彩粒子。 这样的例子其实也不少,像幽灵啊,纯能量体啊,反正就是那种没有物理性质的rou体的家伙基本都是这个感觉。 正因如此,它们对这个灵气弥漫的世界的直接影响才会显得相当有限。比如游荡鬼混之流,感知能力不够强大的生物甚至根本就无法察觉到他们的存在。 我们…呃,该怎么解释呢?我们就是“这样的生物”,就像鱼有了水才是鱼。 其实我不知道自己为啥要在这里,并且是在跟谁解释这些人尽皆知的简单常识,反正台词本是让我这么念的… 反过来想,我真的琢磨不出不以灵力为基础构成的智慧生物会是什么样的。它们会不会是那种没有眼睛鼻子嘴,身上长了好几条触手,每天缩在地里把石头当饭吃的怪物呢? 没有灵力作为依托,它们能建立起文明与相应的科技么?我个人认为…悬。 如果它们连搭个楼都要耗上大把人手,从蓝图到完工甚至都得按年起步,那么他们的社会发展一定会是无比缓慢的。 啊,我知道了。 没准它们是乌龟人,或者蜗牛人呢?反正本来就动不快,也不必大谈效率了。
扯远了,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