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章 开战 (第3/4页)
本来交趾方面预计,在自己没有任何答复的情况下,北朝应该会按捺不住,立刻进攻。 毕竟,这都什么时代了? 还有人会守战争规则? 真说什么时候进攻,就什么时候进攻吗? 然而,事实却是,北朝似乎严守了他们的诏书,一直在边境按兵不动。 这就让从太原直到广源城的交趾兵马,在等待着开始焦躁。 不安在所有交趾人心中蔓延。 上次战争的记忆,随着时间流逝,被越来越多的人唤醒。 对交趾人来说,那是一场恐怖的战争。 也是一场对他们而言,几乎绝望的战争。 他们在所有战场上,都遭到了可怕的毁灭性打击。 要不是天降暴雨,他们清楚,升龙府肯定是守不住的。 现在,北兵再次兵临城下。 他们会从哪里来? 他们会先打哪里? 而那些遍布在宋交边境上侗溪部族,却在这个时候,等来了侬智会、侬盛德派来的人。 侬家曾长期统治着这些地方,很多豪族过去就是侬家的部下、附庸。 许多人甚至就是跟着侬智高起义的将领后人。 在侬家开出了,一切照旧,甚至视功劳予以赏赐的条件后,这些人立刻就倒戈了。 这很正常。 侬家本来就在这些部族里,拥有很高的声望和强大的号召力。 现在侬家带着中国天子之命,告诉他们——汴京官家,已经允诺,让侬家世代镇守广源州、七源州。 尔等只要降服,那么一切照旧。 我们也不要伱们的朝贡。更不会要你们的金子。 傻子都知道该怎么选! 毕竟,升龙府的册封,和汴京的册封,那是一回事吗? 好多人甚至当场表示——若官家早早册封我等,我等何必在此蛮荒之地,给交州挑梁小丑称臣? 这是事实! 但凡有的选,但凡汴京给他们一个名分。 他们早就脱离升龙府了! 于是,就在李常杰和杨景通,还在紧张的布置城防,准备着北兵入寇的时候。 从苏茂州,直到广源州,延绵数百里的宋交边境上,门户洞开。 几乎所有边境上的侗溪部落,已经全部向宋军输诚,然后拿到了章惇签发的空名劄子。 章惇考虑到,这些地方的土司,其实搞不清楚大宋从五代发展而来的武臣官阶。 他们更加认可,大唐的那些官职。 于是,章惇也顺应民意,发下了一大堆的各种各样威风凛凛的头衔。 什么羽林校尉、虎贲校尉、飞骑尉、武骑尉…… 闭着眼睛发下来。 反正又不要钱!。 各部头人、土司和那些豪族,得了这些官职,却是欢天喜地。 一个个接过任官状,就欢天喜地的跑去开祠堂祭祖了。 列祖列宗啊! 我们终于得到了天子的册封! 光宗耀祖了! 你还别说,一下子就让大宋乃中国正朔的概念,在这些侗溪部族之中深入人心。 对这些地方的部族土司们来说,大唐,还依旧留在他们的记忆和祖先的传说中。 毕竟,交趾脱离中国,也是五代后期的事情。 而且,就这过去的这百多年,升龙府那边其实也是你方唱罢我方登场的闹哄哄的闹了好几次。 都已经改朝换代了三次了。 或许在富良江以南,交趾已经有了些朦朦胧胧的独立概念。 但他们的文法制度,还是和中国相差无几。 在靠近大宋一边的边境上,那就是完全没有任何族别概念。
于是,得了中国册封的这些侗溪部族,自然而然的将宋军当成了自己人。 整个广源州、七源州的道路、河流、山川走向,至此完全为章惇所知。 就连广源城、决里隘,乃至于北件城的虚实,也被这些人全盘告诉给了章惇。 于是,章惇在赫然间发现,整个交趾北方,现在除了少数几座有交趾重兵把守的城市外,其他地方对大宋几乎是单向透明了。 便是那些交趾人防守的重点城市,里面也出现了大量愿意成为大宋内应的人。 这让章惇感慨万分。 “吾今日始知,兵法所云:夫战,庙算也的道理了!” “官家赐我之策,几乎让我扫除了,南征的大多数障碍。” 在南下之初,章惇还担心过,仅靠御龙第一将的兵力和广西本地的兵马,能不能顺利的完成官家交给他的任务——将富良江以北,纳入大宋羁縻之中。 但官家赐给他的册子,却几乎替他解决了这些问题。 招降纳叛,授官赐土,羁縻册封。 这一套组合拳打下来,交趾北方的知州、刺史还有那些侗溪部族,几乎是闻风而降。 他甚至都没有来得及使用官家赐给他的杀手锏——金银开路。 这是针对那些占据着关键位置,却不肯投降的地方土司的杀手锏。 官家授权给他,可以对这些人重金贿赂。 哪怕拿钱买一个表面臣服都行! 章惇本来还以为,自己可能说不定得用这个法子。 却没想到,根本就不需要重金贿赂。 给出承诺,册封承认,就让无数人归附。 现在,除了太原、北件、决里隘、广源城等少数交趾重镇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