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代留过学_第四百四十章 决战(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四十章 决战(2) (第2/4页)



    “骑兵不能动!”狄咏没有看许克难,直接说道:“交贼如此行事,极为莽撞,或有诡计!”

    宝贵的骑兵部队,是他手中唯一一支可以快速响应的生力军。

    必须得到保存。

    以防万一!

    既防止,贼军战象突入阵列,甚至动摇阵列。

    也要防止贼军可能留有后手。

    何况贼军主帅是李常杰!

    一个先帝和当今官家,都念兹在兹的大将。

    他绝不可能如此莽撞的,押上自己的一切。

    他肯定留着后手!

    所以,狄咏很清楚,自己也必须留下后手。

    ……

    “三十步了!”李常杰,抬起头,看向自己前方。

    披挂着战甲的战象,已经迎着宋军的箭雨,前进到敌阵三十步了。

    战象上骑乘着的象兵,恐怕都能看到宋军阵列第一排的士兵的模样。

    “是时候了!”

    “该冲锋了!”李常杰握紧拳头在心中呐喊着。

    战象们没有辜负他的期望。

    在象兵们的鼓励下,这些被交趾人从小养大的战象们,集体昂起象鼻,发出震耳欲聋的象鸣。

    它们的速度陡然加快!

    以势不可挡之势,冲向了宋军阵列。

    第一排的宋军士兵,手中的盾牌高高举起。

    螳臂当车!

    李常杰冷笑一声。

    他见过战象的突击!

    在短距离内,这些庞然大物,足以踏碎栅栏,撞烂土墙。

    宋军在阵前高举的那些巨盾,或许可以防御箭矢。

    但绝不可能对抗战象的冲撞!

    战象们疾驰着,践踏向前。

    敌阵已经近在眼前!

    可能几个呼吸之后,战象就要突入敌阵!

    “杀!”李常杰呐喊出来。

    他身边的将官,看到这个场景,也都呐喊出来。

    “杀!”在战象营身边的所有交趾士兵,都振奋起来。

    他们已经看到了宋军被战象驱赶的满地乱跑。

    于是,宋军的弓弩手,射出来的密集箭雨,也不再让人害怕。

    只要冲进去,在战象营的冲击下,他们一定可以杀出一条血路!

    然而,也就在此刻,在交趾人兴奋莫名之时。

    宋军第一排,高举的巨盾的士兵们,如同潮水般,向两翼散开。

    他们露出了一直被他们保护在阵中的宋军。

    昂贵的朱漆山文甲,在阳光下烨烨生辉,他们头上戴着的凤翅盔上的长翅,迎风而动。

    他们高大魁梧的身躯,矗立在交趾人眼前。

    他们手中都拿着一个黑乎乎的罐子。

    “那是什么?”距离最近的象兵们,产生了疑惑了。

    但他们也来不及多想,驱策着战象,奋勇向前。

    管他是什么?

    在巨大的战象面前,只能是rou泥!

    ……

    燕辰站在御龙直们中间,高声的呐喊着。

    “贼军距离三十步,准备迎战!”

    前排的刀盾手,已经在命令下,迅速向两翼散开。

    御龙直的投掷视野,无比清晰。

    所有人都抬起头!

    在汴京城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在开始练习投掷手中的铁罐了。

    而且他们还投掷过实弹,且不止一次。

    投掷的演练场,在汴京城外三十里,一处已经荒废的天武军营垒。

    所以,他们很清楚,自己手中的铁罐的威力有多大?他们更明白,自己投掷出去的铁罐,会造成怎样的破坏力?

    北件城的爆破,更加深了他们对火器的认知。

    于是,这些御龙直们,在面对交趾战象汹涌而来时,非但没有害怕。

    反而兴奋起来!

    “建功立业,封妻荫子的时候到了!”他们握紧手中的铁罐,长期训练下的肌rou记忆开始起作用了。

    “点火!”燕辰的声音,在他们耳畔响起。

    所有人齐声呐喊:“点火!”

    手中铁罐中,特制的长长的引信,被他们点燃。

    引信快速燃烧。

    “投掷!”伴随着狄咏的暴喝。

    一百名御龙直,列成三个横队,向着他们身前的冲锋而来的战象们,掷出了他们手中的铁罐。

    此刻,战象距离宋军阵列,约莫十二三步。

    对大象来说,可能也就是两三个呼吸就可以冲过来的距离。

    然而,就这么短短的一点距离,却成为了天堑!

    在战象们背上的象兵们,只来得及看到了宋军阵列之中,那排成三个密集横队的那些穿着宝甲、身材高大魁梧,无比显目的士兵们,高高举起了他们手中的东西,然后奋力掷出。

    一个又一个好似圆锥一样的黑色物体,被他们全力掷出。

    这些东西的尾巴,似乎有个火星子。

    “什么东西?”象兵们下意识的想着。

    有人条件反射般的低下头去。

    也就是在这个瞬间,引信燃烧进入铁罐内部。

    这种御龙直使用的铁罐,是在汴京城,经过数十次反复试验,最终确定下来的,目前技术和条件下最合适的形制。

    同时,在铁罐内部,还别有洞天。

    在铁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