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七章 蔡京的循循善诱 (第4/5页)
/br> 总有人想给她添堵! 如今,再看吴安持的谢罪书,太皇太后心里面自然是不满的。 因为在她看来,吴安持的谢罪,可谓毫无诚意。 他只是单纯的认错罢了。 而且态度在太皇太后看来,非常敷衍。 甚至,让太皇太后有种这个吴安持是因为昨天官家训斥了他,所以才上的这封认罪书的感觉。 完全就是在虚应故事。 完全没有将她这个太皇太后放在心上,更没有将坤成节放在心上! 自然,太皇太后的不满,可以想象。 “娘娘不必着恼!”向太后在旁边火上浇油,道:“新妇以为,这个吴安持其实还算好的了!” “不过是小恶而已。” 确实,只是小恶罢了。 连罚铜的标准都够不上,甚至连训斥都可能显得朝廷多此一举。 太皇太后听着,哼哼了两声,道:“小恶?” “非要等到他纵妻杀母才去管吗?” 当初,陈执中的儿子陈世儒纵妻杀母一案,给大宋朝野都留下了深厚的心理阴影。 堂堂执政之子,大宋顶尖的二代。 却纵容妻子和婢女,用钉子锤杀了生母。 而其妻杀母的原因却简单到让朝野失声——仅仅只是想让陈世儒回京。 事后,整个朝野都是颜面扫地。 连北虏和西贼,都拿这个事情嘲笑过大宋。 向太后叹了口气,继续添油加醋道:“娘娘息怒,吴安持总归是宰相之子和宰相之婿,多少该有些体面。” 向太后不提这个事情还好,一提,太皇太后就火冒三丈了。 吴安持的妻子,是王安石的长女的事情,太皇太后自然知道。
在这位太皇太后看来,吴充当年在朝中,乃是君子一党。 这个吴安持既然是其子,家教也应该不错。 如今却做出了这样的事情,肯定是因为夫妻关系的缘故。 但别人家的家事,她也不好干预,只能冷笑一声,道:“恐怕正是因为其家不净,才出了这样的事情。” 向太后听着,便不再言语。 她也很不喜欢王安石。 …… 赵煦到庆寿宫的时候,太皇太后还在生气中。 “太母,今天怎不开心?”赵煦揣着明白当糊涂,坐到这位太母身边问道。 太皇太后见了他,勉强露出一个笑容,道:“太母没有不开心,只是心情不大好。” “为何?”赵煦问道:“可是有大臣得罪了太母?” 赵煦当即就扭头看向站在一边的梁从政,问道:“梁从政,今天早上都有谁上书了?” “仔细与朕道来!” 梁从政立刻躬身答道:“奏知大家,今天早上,太师文彦博上了劄子,言及昨日权知滑州当街行凶一事……” “此外就是权知滑州上了谢罪书……” 赵煦立刻瞪大了眼睛,道:“如此说来,定是那权知滑州,言语之中不敬太母了。” “取其谢罪书来!” 说着他就直接伸手,向左右索取。 太皇太后看着他认真的模样,心中的气,顿时就消了大半,当即笑着道:“官家,不过是小事而已,就不必着恼了。” “太母也已经不生气了。” 一件小事罢了。 哪里比得上,这个孙子维护太母的孝心? 赵煦却是板着脸,与左右道:“快去取来!” 一副谁敢得罪朕太母,朕就和谁没完的架势。 左右自然不敢怠慢,连忙将已经放到一边归档的吴安持谢罪书取来,呈到赵煦手中。 而太皇太后也只是嘴上说着‘不生气’而已。 实则,不仅仅没有阻止赵煦,反而将眼睛紧张的看着他。 似乎想要知道,自己这个太母在这个孙子心里到底有多重要? 是嘴上说说?还是真的将太母奉为至亲? 向太后则保持着微笑,坐在一旁,温柔的看着赵煦的表现。 对她来说,此事无关紧要。 赵煦接过了左右递来的吴安持谢罪书,只是粗略的看了一遍,小脸当场就拉了下来。 “这个吴安持太不像话了!”赵煦将吴安持的谢罪书,直接丢到一边。 “他只是忘了圣人仁恕之教吗?” “我看他,是连做大臣的本份都忘记了吧!” 这话一出,太皇太后就笑了起来,问道:“官家此话怎说?” 赵煦握住太皇太后的手,道:“如今已近五月了……” “天下列国,都在遣使入朝之中。” “真腊、占城、大理、交趾、吐蕃、党项、北虏甚至西域、高丽、日本……” “列国皆来入朝,朝贺太母圣节。” “这个吴安持,明知如此,却依旧不顾圣人之教,当街行凶,谢罪却一字也不提对太母的愧疚。” “这是做大臣的人?” “他眼中到底还有没有太母?” 在来之前,赵煦自然已经看过了文彦博的劄子副本。 只能说,写的真好! 不愧是从仁庙朝开始就屹立不倒,总是能准确的站到最正确的地方的元老。 措辞完全就是瞅准了宫中太皇太后的软肋。 赵煦当然不会错过,文彦博开创出来的大好局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