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百零二章 入瓮 (第3/3页)
d='gc2' class='gcontent2'> 这些日子来,他入宫上奏的诸多事情,官家总是可以迅速理解,甚至举一反三,引用国朝的典故、故事理解相关事情。 所以,傅尧俞知道,小官家虽有一片赤子之心,憧憬圣人之道,却绝不是那种刻板的理解圣人经义的天子。 恰恰相反,小官家对人心有着某种超出想象的理解和洞察。 最让傅尧俞感动的,还是明明小官家,什么都知道,却依然憧憬、向往圣人之道。 事事以仁恕为出发点,心心念念都是天下苍生福祉。 每次见他,总会问起地方百姓民生,听到地方上的百姓,吃不饱饭的时候,总会红着眼睛,默默落泪、自责不已。 当淮南方面,上报旱情导致今年可能要歉收的时候,小官家当即下诏,从今以后,直到旱情消减,福宁殿一切用度减半。 这些都是傅尧俞亲眼所见的事情。 与那几位,恨不得把每一个制钱,都搜刮到自己手里的先帝,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才是最珍贵的赤子之心! 所以,傅尧俞知道,小官家伤心的原因。 那几个大臣,自以为聪明,以为可以瞒得过天子。 却不知,他们的那点小心思,被天子一眼看穿了。 因为,今天他傅尧俞入宫,就是来汇报,御史台如今对李雍案的调查进展的。 不仅仅有着安惇、张汝贤等人审出来的开封府、大理寺相关涉案官吏的供词。 还有着他傅尧俞,从开封府、大理寺的无数卷宗里,找出来的关键物证! 所以,这封奏疏在官家眼中,就是完全在将官家当稚童看待。 这是孩视天子! 也是目无君上! 更是欺君罔上! 难怪,官家这般伤心。 傅尧俞自己换位思考了一下,感觉自己若是官家,怕只会更加伤心! 傅尧俞想着这些,当即说道:“臣,备位中司,不能以身作则,严肃法度,竟让御史台出现此等大臣!” “臣有罪!” “臣自请出外,降授于偏远军州,以严朝廷法度,国家制度!” 对傅尧俞这样的人来说,不仅仅严于律人,他还严于律己。 个人的人格魅力,是毋庸置疑的。 熙宁变法时,哪怕王安石被他顶的受不了,还是很尊重他。 回朝以后,即使很多大臣,觉得他这个人不可理喻。 但依然敬佩他的为人。 所以,他说那些话,确实是他的真实想法。 主辱臣死! 君上被人轻视,轻视的人,还是他的下属。 这就是他的责任! 赵煦当即起身,命人扶起傅尧俞,道:“不关爱卿的事情。” “朕,虽然年幼,可还是分得清忠jianian,辨的了真伪的。” “卿是朕的包孝肃……” “朕于卿,从无怀疑!” 这话,赵煦说的真诚,也说的坦荡。 因为他除了利用了这个正直的君子的个人道德cao守外,他确实从不怀疑,也从不担心傅尧俞会做对他和国家不利的事情。 富贵不能yin,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说的就是傅尧俞这样的人。 这可是经受了历史考验。 也经受了数十年的沉浮磨砺后,却依旧不改本心的大臣! 现代成语‘胸无城府’的原型人物! 傅尧俞却被赵煦的真诚,感动的也跟着眼眶发红。 当即便拜道:“陛下知臣至此,臣此生足矣!” 那些青史之上的君臣佳话,在他脑海中回荡着。 傅尧俞已经老了。 在这宦海沉浮数十年! 他本以为,自己这辈子就这样了。 就像孔子说的那样: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却不想,在这人生暮年,他竟幸运的遇到了这样一位对他信任、礼遇,而且懂他的君主! 所以,傅尧俞不感动是不可能的。 恰在这个时候,殿外的郭忠孝,进来禀报:“官家,两宫慈圣,差人来请官家至庆寿宫。” 赵煦问道:“可是为了御史弹劾御史台刑讯逼供?” 郭忠孝点头。 傅尧俞听着,当即说道:“陛下,臣请随驾同行!” 赵煦点点头。 他这些日子来,总是抽时间听取傅尧俞汇报就是为了这一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