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生意旺 (第2/2页)
/br> 驻足略作观察,听门口两个伙计在迎来送往,态度热情又周到。 心中满意。 其中一个伙计刚送来京批货的一个客商走,扭头就见一锦衣华服的贵人站在那里,立刻来了精神,冲上前去,“贵客上门,小店蓬荜生辉。还请贵客入内,由小的为您细细介绍一番。” 赵广渊朝他略略笑笑,随他入店。 “贵客是慕名而来,还是头一次来不曾听说过我们铺子?” “慕名而来。” 那伙计一听,立刻挺了挺腰背,神气得很。 他们铺子虽然开在南市,但名气可是响当当的。满京城谁不知他们“南市杂货行”? 他家铺子卖的虽然是杂货,但满京城,满大齐,哪家铺子有他家货品齐全,价格优惠,还不时出新品的? 南北市哪家铺子有他家开得大? 满京城打听打听去,一说南市杂货行,谁人不知?要他说,这铺子开在东西市,那生意也是红红火火门庭若市的。 只是他们东家说要普惠寻常百姓,才把铺子开在南市。 可这些年,生意比东西市的铺子生意还要好,流水还要多。他为能在铺子里当个小伙计可骄傲了。
“客人可有心宜的物品?需不需要我给您介绍一番?” 小伙计很是热情,见着贵人并不见谄媚,服务一样周到细致。 赵广渊有心考校他,便说自己只听说过,并不知店中都卖有何物,便请他介绍一番。 那伙计便娓娓道来,都不带停歇的…… 赵广渊耐心十足地听着,由他带着在店中四处地逛。对方介绍的货品也都细心拿在手中观看。 如今铺子已由当初双开门的小铺子,扩成七开间的。两边铺子都已被买下。 铺子里仿着现代小型超市的摆货样子,摆着各类货品,相同的摆在一列,又用阿拉伯数字标示了价格,简单明了,客人可以自选。 中间进门位置用木架子做成阶梯状,就摆着米面杂粮等物,米袋中间插着厚纸片,用阿拉伯数字标示着价格,进店的客人一眼就能看到。 这也是赵广渊特意交待的。 民以食为天,铺子当中摆着各种粮食,标着价钱,进店没进店的客人一眼望过来,就能看到粮食价格波动情况。 寻常百姓向来只关心是否能吃饱,政事如何与他们关系不大,他们也不爱打听,平时只cao心一家人的生计。 但若是粮食价格波动,就关乎寻常百姓的生计了。或天气有变,产粮区受灾导致粮食产量变少,或是前线战事吃紧,致粮食紧张等等。 百姓们只要看到粮食价格变动,就会为一家老小的生计做好准备,粮价跌,就多吃几口打打牙祭,粮价涨就少吃几口,勒紧裤腰袋,并囤足粮食。 就是关店,铺子门口也会挂上粮食价格牌,路过的人一眼就能看到粮食价格波动情况。 百姓们从粮食价格变化中也能窥得一二时事,并为此做好家事安排。 好些南北市的百姓就专门跑来看粮价牌,看一眼心中才安定。若是粮价一直未动,就表示天下太平,心中高兴,饭都多吃几口。 而前段时间沿州受灾,他们也是通过粮食价格牌才知道了时事政事,并为此囤了粮,又为此安排了自己的活计。 这般cao作,很受南北市百姓的欢迎。 又因为率先引用了阿拉伯数字,让南北市不认字的百姓都能看懂价格了,并把这些数字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受惠者无数。至店中回头客越发的多。 名声传遍京城,又由入京客商往各处四散开去。每日慕名来的客商络绎不绝。生意好到让人羡慕。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