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百三十六章 大开眼界 (第2/2页)
人,现在羡慕嫉妒的又何止他一人。 中年男子咬了咬头,叹道:“资本主义果然是**的代名词。” 中年女子没好气的说:“人家腐不**关你什么?我看你是心里羡慕吧,男人都是一个样。” 中年男子横了一眼,一副懒得跟你多说的表情。 停了下,好奇的问道:“这个大资本家来我们桐乡干什么?连省委书|记都要亲自过来迎接。” 年轻人头微微一扬。 然后转头看向中年男子,嗤笑道:“我说大叔,你的消息也太不灵通了吧,卫雄就是我们桐乡人。” 中年女子也附和道:“就是,听说他父亲是解放后才去香港的。” 被鄙视的中年男子顿时一脸尴尬,他平时只顾着赚钱养家,哪有时间去关这些跟他无关的事。 …… 何朝琼等女从车上下来后乖巧的站在一边。 待卫雄和周岩客套完,才跟着一起走进酒店,各自身边都跟着一个日式身穿女佣服装的侍女。 手里或牵,或抱着一个婴孩。 回房间收拾了下,周岩在酒店二楼的餐厅,代表省|委省政|府设宴欢迎卫雄及其家属的到来。 在座的除了卫雄一家人和周岩外, 还有嘉兴市委书|记、桐乡市委书|记和嘉兴大学党委书记和校长等大大小小将近二十个官员。 虽然不太喜欢这类宴席,但有时候就是这样, 就算再不喜欢也得勉强参加。 宴席进行到快10点才结束,之后周岩就连夜回省里去了,留下一个副省长做代表,招待卫雄。 …… 翌日一早,卫雄一行就出发了,经过二十多分钟的车程,车队拐入了通往西栅村的水泥路。 在卫弘道第一次回乡时, 这条水泥路还是一条一下雨就会变得泥泞不堪的‘泥路’,而且也只有三四米宽,典型的乡村小路。 但如今已然大变样。 变成一条宽10米,由水泥铺就而成的大路,即便是两辆汽车相遇,也可以轻松的错身而过。 其实变的又何止是一条路。 整个西栅村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话说前后两次回乡,卫弘道共捐了上千万给村里,一部分被用于改善村里的环境,比如修路。 还有补助生活困难的家庭和孤苦无依的老人。 一部分设立了慈善教育基金,剩余的由‘大队’负责cao作,于去年下半年成立了一家钢铁厂。 以从事金属器物加工为主。 这家钢铁厂属于集体企业,股份平均分配到每家每户,也就是说村里每户都是钢铁厂的股东。 由于去年9月才开始生产, 去年年底并没有分红,但厂里的效益不错。如果不出意外,今年年底每户都能得到不菲的分红。 车队驶上水泥路,远远的已经能看到西栅村。 这时,一阵鞭炮声响了起来。 不一会,车队停在了村口用来晒谷物的广场上,由卫弘康带头的一种村民立刻满脸笑容的迎了上来。 因为是卫弘道的堂弟。 加上有一个在空军司令部当军官的儿子,如今卫弘康在村里的地位绝对是德高望重级别的。 担任西栅村慈善教育基金会的会长就不说了。 村里有什么事也都会请他出面。 或许有人会说这是功利,但中国自古以来就是这样。当然,这跟卫弘康向来与人为善也有关系。 除了卫弘康,在场的许多老人也都是同宗长辈。 在卫雄的介绍下,众女一一给老人们问好,上次卫雄第一次回乡时,卫弘道也是这样介绍的。 正所谓闻名不如见面。 以前是知道卫雄在香港娶了十几房媳妇,可终究没看见真人,精神上的冲击自然没那么强烈。 如今众女全部到,算是给西栅村的老少们开了眼界。 在古代别说是地主老财,就算是侯门高院,能娶到十五房这么漂亮的妻妾的,估计也没有几个。 在看那些抱着小孩的女人。 似乎是佣人,一个个也都美得不像话。别说是年轻人,就连一些老人也忍不住多看了几眼。 在广场上呆了会, 卫弘康在前面引路,一大群人热热闹闹的沿着村里的水泥路往前走。 过了大约四五分钟,众人停在了一堵围墙外,围墙高约两米,仅众人看到的这一面就有四五十米长。 从大门走进去,里面是一栋双层的大屋。 卫弘康微笑的说道:“哥,这就是按你寄来的图纸建的,你看看,有不满意的,马上让施工队改。” ———————————— 最近状态不好,写得不好,各位见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