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54章 没有拒绝,也没答应 (第1/2页)
经过许久的等待,老人放下手中的计划书,摘下老花镜。 “小张同志,你为什么要把分厂设在这几个省份。” “领导,我是这样考虑的。” “根据我的调查,这四个省份的人口数量,位居我国前列。” “再一个,这四个省份,都有自己的矿产资源,这样即省去了运输的费用,又能带动多个行业的开展。” “同样,人口数量大,要求岗位的基数就会越多。” “所以,我的想法就是,不能只考虑工厂的发展,同样也要考虑对当地人民对地方,起到一定带动发展。” “毕竟我也是农村出身,我深刻记得,农村生活的困难。” “所以我希望,分厂的投建,可以带动当地的经济提升,给人民一个多样选择的机会。” 这份说辞也是,昨天在书写计划书的时候想到的。 当然张宇的私心是有,但张宇大多都是为了大家。 就像张宇说的,投建分厂是为了更好的带动经济。 经济情况好了,自然而然的会带动机械厂快速发展。 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再一个,张宇考虑到,机械厂后期转型的问题。 这点不是张宇在考虑,也是所有四九城的厂长都在想的问题。 随着反乡青年人越多,城里堆积的闲散人员越来越饿多。 市面上的各种产品也在逐渐饱和,分分出现过剩的情况。 像纺织厂,食品厂,以及一些轻工业的工厂,都出现产品滞销的问题。 就连一些重工业工厂,都有这种情况。 张宇也察觉到,机械厂的一些五金配件,出现滞销的问题。 所以,张宇准备把精力,放在外贸以及新产品研发上。 所以,分厂是必须要建,也必须建立在这些总有矿产资源的地区。 这样会大大减少运输成本。 在现在这种,燃料紧缺的年代,每车油的成本高的不得了。 这一点是必须要控制的。 老人听完张宇的讲述,经过简单的沉思。 “小张同志,这件事我需要跟组织商量一下,毕竟这其中有许多环节需要调整。” “给我们一点时间,最晚一个星期,我会让秘书处通知你。” 有了老人这句话,张宇就知道这件事成了。 虽然没有当场拍板,但是老人的态度给到了。 张宇立即站起身来,给老人鞠了一躬。 “谢谢领导,劳烦领导您了。” 老人冲张宇摆摆手。 “这话,等事成了再说吧。” “对了,小吴你先出去,我跟小张同志聊两句。” 吴清丰听完,瞅了张宇一眼,站起身出了办公室。 老人等吴清丰出去后,伸手邀请张宇坐下聊。 老人坐在紧邻的沙发上,看着张宇缓缓的开口说道。 “小张同志,不知道你有没有回研究所的想法?” 张宇对于这个问题有些惊讶,没想到聂总会问这个。 经过大脑的快速思考,张宇没有答应,也没有拒绝。 “领导,您知道的,这个选择权不在我,而是组织上如何去调配的问题。” “当初我怎么被调出研究所,我想您也知道。” “但是,我自始至终没有怨恨。” “我知道当时组织的苦衷,相比较那些前辈,我能去机械厂上任,这已经是组织对我的宽大处理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机械厂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