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轮回周_294章 山海神话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294章 山海神话 (第5/5页)

    富贵与贫贱谁更优?谁更适合位上?

    贫贱。

    只不过不是谁都能保持着这一份贫贱命格。

    上富贵则下贫贱,上贫贱则下富贵。

    为富不仁贫寒心,为贵不慈贱草命。

    不仁者为下生寒,哪怕你是为了人家好,但你的好并不是他们需要的,他们拒绝寒冷,更不想要,他们想要暖暖的。

    什么出门万千拥护,排场十足,这都是富有的表现,而表现出来的就像是在说:我们并不同。

    上下疏远,是仁也不仁。

    这样的不仁者寡言即是冷的表现,你又寒又冷,那么我们是什么?自然是又贫又贱。

    上富贵则下贫贱:寒冷!

    寒了,冷了,冰了,我们不在为你,因我们并不同,成一己私欲。

    这你能怪到人家吗?不能。这是你自己作出来的,咎由自取。

    上贫贱则又不同。

    咦...你这么一个孤寡杵在这里干啥?好奇!

    人家知道你是谁,但看你孤身一人,会小心翼翼的靠近,因害怕,因害怕被拒绝,这就像上下尊卑一样,他们先天性的自认为卑劣。

    或许本身根本无需说什么,仅仅只需要静静的坐着,听听废话,他们便会从心态上完成升华。

    本来只是说说废话的,但久而久之小心心长大了,目无尊上凶狠吗?凶狠!

    当这样心大的狠茬子向你拔刀,放心肯定会有保护你的,就算没有,大不了砍几下砍就好了,热闹之后,换一个地方想静静。

    给不了他们富,但能给他们聚富。

    给不了他们贵,但能给他们养凶。

    在世界之中要么当无名之辈,而有名却居于高阁之中则是愚蠢。

    谁都想有一个证名自己的机会不是?他们证名,你证明。

    在世界中的上位,只有显露,对于自家子弟通常都是平易近人的状态,其贫贱的品质,在世界之中尤为可贵。

    当然这只是在世界之中才敢这么玩,毕竟世界可是很强悍的,在文明中你这么玩试试?你不藏身隐迹,久居高阁,反而显行孤身,信不信把毙在自己家门口?

    有些东东在文明是玩不转的,如贫贱不移就是,禁区中还能勉强玩玩,但玩个半圈就得秀逗,要是在文明之中玩这套,考虑下祖坟够不够结实。

    九月。

    青芒教宗带回来主事,四位圣子。

    事情在往的方向发展吗?不见得。

    看着圣子,一个个怪物不由得想到了帝都,有些烦心。

    当初帝都也是一切往好的方向发展的,但最后差点被一锅端,如今青山好像走了帝都的老路。

    圣是什么货色,他们能不清楚吗?

    显圣是有风险的,而四个圣子之后打算做点什么他们都门清。

    祝融被他们坑的没有翻身的余地了,但在魔都的诸多共工不是,它们在别处可是有大本营的好不好。

    埋了一个祝融就算了,但其他的他们也就是埋了小半而已,隐世酿成定局是是一回事,显世平定一切又是另一回事。

    显世的下场,就像是对共工说:你来撞我呀。

    糟心!

    虽说人家撞你没理由,你是自己掉坑的,但人家要是卷铺开跑路,他们去算账吗?

    一算那么便给了他们撞山的理由了,不算账则是亏,人家把沟渠卷跑了能忍?不能!连埋进坑里的理论上都归他们好吧,但算账则是估摸着要挨撞。

    一切似乎回到了神话的轨迹中。

    共工触怒不周山。

    青山虽有周山之潜质,但毕竟还没有达到不是?

    触怒青山之后,青山秋后算账,结果人家回头就是这么一撞,直接给你撞山崩,接着地脉万家补山,好好的青山本一家独大,一览众家小,结果一览众山小。

    不用怀疑,这就是现实。

    虽说只是圣子,但只要青木把这几个家伙带回来了,那就是这样的剧本,青山齐平转圣山就是这四个败家子想要的,而且他们肯定会这么做。

    就算是他们干预也没用,因四个败家子会说服他们的,嗯!说服!

    从来都是怪物说服别人,但这一次他们非常清楚,一旦干预进去,被说服的就是他们,因青山转圣未尝不好。

    以山崩挽留众家,是利是弊?利。

    唯一不好的结果,也就是青衣凋敝。

    帝都青衣本就凋零过一次了,这次不会凋零了,但凋敝是肯定的,而且是至少。

    青山落一家独大,那么地脉万家能留下的有多少?若是一直隐世,那么全得留下,但若是显世呢?青山不崩,人去楼空。

    所以当青山八门开时,一个个怪物的心情那别提多复杂了,更多的则是在感叹。

    如帝一就在感叹,世事轨迹之玄妙。

    他们不会干预圣选,但必须进行一场干预,哪怕是徒劳。

    帝一在等,等圣子长大,等圣子了解青山历史,了解帝都过往,了解历练之路,了解青衣的一切...

    十月。

    在圣子长大,青山欲显世之际,帝一出现在四个大家伙的面前。

    这是他们作为青山之上必须进行的一场述说,予一份清明。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