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零一章构建大统一,大复仇思想【求月票】 (第2/2页)
可不代表夫子他老人家....” “哈哈哈,都说子夏之儒不被孔门承认,如今一见,所言非虚!” 赵昊大笑一阵,而后似笑非笑的追问公羊敢:“你们当真下定决心,与孔门划清界限了?” 公羊敢无奈道:“如今这形势,我儒家再不思变,将会彻底失去立足之地.....” “你能想到这点,看来还不算太笨.....” 赵昊笑着感慨道:“只是某些人,恐怕致死都想不明白哦!” 其实熟悉儒家的都知道,‘公羊儒’才是符合封建王朝的儒家学说,其余儒家学说,要么太软,要么太迂腐,根本不适合封建王朝的统一思想。 当初赵昊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面的儒术,其实指的就是‘公羊儒’的儒术。 只不过这时候的‘公羊儒’,还不是董仲舒那时候的公羊儒。 据唐徐彦的《春秋公羊传疏可知: 《公羊传乃子夏传于公羊高,高传于其子平,平传于其子地,地传与其子敢,敢传与其子寿。 到了汉景帝时,寿乃与齐人胡母子都着于竹帛。 历经六世的口传心授,才终于写定成书。 据史书记载,孔子修《春秋之时,子夏时常伴随左右,想来孔子对子夏曾耳提面命。 也就是说,子夏得《春秋真传,这是很有可能的。 而《公羊传被着于竹帛,是春秋史上的标志性事件,虽然后来与《左传各居正统,势不两立,但不可否认的是,论影响力,《公羊传更胜一筹。 其实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将《公羊传带入权力巅峰的那位董仲舒。 董仲舒是公羊学的泰斗,他的《天人三策以《公羊传为基础,大开大合,颇有一种追究到底,勇往无前的气势。
这种气势,很符合强势的王朝。 比如始皇帝治下的秦朝,比如汉武帝统治的汉朝。 “《春秋有云:元年春王正月,本公子问你,春王正月,元年者何?” 赵昊表情澹澹的看向公羊敢,饶有兴趣的问道。 公羊敢愣了一下,皱眉答道:“元年指的是鲁隐公摄政第一年,春是一年中的第一个季节!” “好,那本公子再问你,‘王’指的是谁?” “周文王。” “那为何说‘王’而后说‘正月’呢?” “因为周文王制定了正月。” “既然如此,又为何特别指出是‘王正月’呢?” “这....” 公羊敢迟疑了一瞬,拱手道:“因为周朝统一了天下,成就了大业,这是强调王族的中心地位!” “哦?” 赵昊挑眉,似笑非笑的道:“那现在是谁统一了天下?” 啪! 公羊敢听到赵昊的话,手中竹简啪嗒一声落在了地上,脑中不由灵光一现,喃喃自语:“秦.....秦朝。” “怎么说?” 赵昊目光炯炯,紧盯着公羊敢。 公羊敢思忖半晌,神色复杂的回望赵昊:“老夫自少至今,一直攻读《春秋,所悟出的心得,不曾想与公子不谋而合!” “春秋大统一者,天地之经常,古今通义,诸子百家各执一词,互相攻讦,无一维持一统。” “如此说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还可以施行?” 公羊敢一脚踢飞脚下的竹简,如梦初醒的笑道:“有些事情,不用公子多说,老夫心里明白,士子读书,为的是入仕; 陛下立博士宫,招贤纳士,以后方为根本,为学子开通入仕的门径即可。” “看来,公羊先生已经明悟了新儒学的奥义。” 赵昊露出满意的笑容,而后又想起什么似的,补充道:“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天子承运,治理天下,要牢记于心!” “公子大才,老夫记住了。” 公羊敢一脸佩服的朝赵昊行礼。 虽然他现在的见解,还达不到董仲舒那种程度,但董仲舒的核心要义,已经被他提前掌握了,剩下的只是时间问题。 而‘大统一’思想,非常契合幅员辽阔的封建帝国,摆脱思想枷锁,加强中央集权。 是故。 公羊学屡兴不绝。 每逢朝代变革危机,公羊学就犹如倚天出鞘一般,所向披靡。 而正是这种一脉相传的‘大统一’宗旨,才逐渐兴起‘大复仇’的格局。 中华文明之所以能一脉相传,绵延至今,也是因为公羊学根深蒂固的‘大统一,大复仇’观念,使我们整个民族,始终一个整体。 送走赵昊后,公羊敢依旧兴奋不已,在院子里来回踱步,思忖下一步举措。 他忽然觉得自己来迟了,要是早知道赵昊有如此见解,就不应该让孔鲋那两个蠢货兄弟,白白浪费大好的机会。 “当真时也,命也啊!” ....... 月末了,求月票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