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五章:武装巡游 (第3/3页)
。 想不到今天竟然有幸,路上遇到陛下,实在是太幸运了,将来回到家乡,可要好好吹嘘一番。
在一片欢呼声中,晁盖一开始还挥手向周围回应一下,但人实在太多,他们只好马不停蹄,继续向前奔去。 进入山海关后,卢龙、唐山、香河、通州,一路平坦,这路还是晁盖当年征北回来时带人修建的呢,如今已经成了黄金商路。 要想富,先修路,这话道路周围的百姓深有体会。 所以见到皇帝旌旗,周围无论是百姓还是商人,都纷纷跪拜,那热情比关外还要强烈。 一直到进入燕京城。 “吾皇万岁!” “陛下万胜!” “万岁,万岁,万万岁!” 燕京城的狂热更胜其他城池。这座被辽国占据数百年,被晁盖收复后,由杨志苍狼军负责镇守的城市,对晁盖的到来抱以更强烈的欢呼。 辽国已经成为历史,女真人被赶到冰天雪地,蒙古诸部小心翼翼的放羊牧马。燕云十六州迎来前所未有的安定。而且随着帝国越来越多的胜利,燕云百姓更加骄傲自豪。 杨志将晁盖迎入府衙,讲述了一番治下情况。当晁盖提出从燕云十六州招募五万新军时,杨志是拍着胸脯保证一定办到。 在晁盖继续启程,离开燕京时,只见招兵衙门前已经排出了长长的队伍。那壮观景象,让晁盖恍惚间感觉又回到了四年前招募百姓修建道路的热情景象。 为自己而战,为家园而战,人民的热情果然是无限的。 一行向西,经宣化、怀安、云中,直抵河套上的包头,也就是九原城,呼延灼的龙骧军驻地。 一路上都是草原,进入冬季,草地枯黄,却没有以往进入冬季后的蒙古打草谷。甚至连蒙古部落都很少见。只有各河沿岸每隔几十里有一座邬堡军屯,晁盖一行在几个军屯过夜,感受了一下这里的条件。 并不太好。 一座邬堡容纳军屯士兵三百,因为位置固定,无法游牧,所以蓄养的牛羊并不太多。还有部分土地被开垦成了农田,只是种植小麦和谷物产量很有限,土地还容易沙化。过了三年就不能用了。 这就导致邬堡还需从中原调拨大量物资来支援,而支援的物资并不很及时。军屯士兵们的生活就比较艰苦。 晁盖认真的将发现的问题记录下来,并当场兑换了大量物资补充邬堡军需,并让他们通知其他邬堡前来此处领取。引得众军高呼万岁。 “将士们辛苦!” 这是晁盖发自肺腑的话,想要让草原的汉子变得老老实实,能歌善舞,哪儿是那么容易的事!太平盛世背后总有一批人在你看不见的地方负重前行。晁盖该说自己羞愧才对。 草原上并不适合种植小麦和谷物,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要获得玉米和土豆这两种主粮,看来要尽快催促阮小七从北海道顺着千叶群岛向美洲探索,尽快找到这些农作物才行! 第二天,继续启程。 抵达了包头九原城。这里曾经出过一个很牛的人物,那就是三国第一人,包头吕布! 这里扼守草原进入河套的要道,自大汉时期,便移民屯边,充当征服匈奴的前哨。现在,这里依然充当征服蒙古的前哨,呼延灼的任务非常重要。 不过呼延灼却很忧伤,因为经过苍狼、龙骧、神武、雷鸣四大军团联合围剿,现在蒙古诸部只剩下五十余万人,且分成无数个小部落,让呼延灼想打一场大战都很难。 那幽怨的小眼神,似乎在诉说着自己有力无处使的忧伤。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在汉军邬堡彻底布满草原,进击漠北之前,都不要放松大意。” 晁盖只能这么安慰他,然后找机会在爵位上给他找补回来了。 从九原城离开,沿着黄河逆流而上,在几字弯那儿拐个弯,进入原本属于西夏的国都银川城。如今这里名为宁夏,已经开始按照郡县治理,因为所谓的西夏人,其实汉化的很严重,征服之后,治理起来远比北方草原轻松。 看到这里一切安稳,各种工厂正在建造,贺兰山的铁矿也被源源不断的挖掘出来,打造成各种兵器,供应西征大军。 晁盖很有兴致的爬了一次山,站在山巅遥望远方,自己这算是“踏破贺兰山阙”了吧。 从银川出来,渡过黄河抵达延安府,见识了黄土高原的沟壑纵横,占领后的这两年开始鼓励上山种树、烧火用煤炭,绿化总算稍微好了一点。 之后便抵达了西京长安城。 再次来到这座古老的城市,晁盖似乎看到了大唐万国来朝的景象,丝绸之路,从这里一路向西,带回了繁荣与财富。 而在长安三千里外,正是新建立的安西都护府。数支主力军团正在那里为帝国开疆扩土。 之后顺着黄河一路东下,见识了潼关天堑变通途,看到了洛阳恢复繁华人流如织,看到了郑州工厂林立,终于回到了中京汴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