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八十三章,慈不掌兵,战争追求利益最大化 (第7/7页)
“我很早就知道自己不是这块料,而你不知道,或者说你没吃亏,不承认。” “你带领蒙古武林,可以。” “可策划天下布局,扛起元室大旗,你不行。” “你的出生太好了,我也如此,我们不懂底下的人有多苦。” “大局……你不行。” 宋青书说完,直接向着楼上走去,现在一切已经解决尾声了。 最后的走向改变不了了。 景不凡看着宋青书心中久久不能平息。 他不懂,不懂宋青书为何如此镇定。 现在不管是明教的人,还是丐帮的人,还是齐木等人,都被他围死了。 这些人都没有退路,绝对跑不掉。 “一将无能累死千军,一帅无能可能葬送的是一个王朝!”宋青书看着下面迷茫的景不凡笑了起来。 这就是他最开始不愿意成为推翻元室统帅的原因,他知道自己不是这块料。 如果他成为推翻元室的统帅,按照他的性格,很多事他会自己做主。 他不是张无忌。 明教能推翻元室,大部分原因是张无忌压根就不管明教的事,所以明教能自由发挥。 而他不同。 景不凡也是如此,景不凡以为自己能力足够,这一局赢定了。 可他错了,他不是一个合格的帅才,眼光太短了。 高估自己是很可怕的一件事。 这一点,宋青书曾经在齐木身上深有体会。 他以前也是如此,不过好在他们身边有个齐木。 加上他本人对权势没什么欲望,或者说,他最开始对中原没什么感觉。 反正元室早晚覆灭,他只要护住自己在意的人。 所以,他很多时候能听进去齐木的意见,或者说就让齐木去做,放任齐木。 他希望齐木成长,成长的可以顶起一切,照顾其他十一人,照顾齐木自己在意的一切。 房间内。 宋青书看着眼前的地图,眼中露出一丝自嘲。 这一丝自嘲不仅是对景不凡的讽刺也是对他自己。 他跟景不凡都不够狠。 反观齐木,真狠! 最初,他们从襄阳出发的时候,齐木就问过他一件事。 这次可以死多少人。 宋青书那时候眼中很疑惑,不懂。 齐木直接给了宋青书两人选择。 第一个选择,这次过来沉峡口的人,死一半以上,或者全死,明教那边起义必定成功。 齐木给的理由很简单,这天下是元室的,拦住蒙古武林可以,拦住蒙古大军难。 只要蒙古想围杀沉峡谷的人太简单了。 这一局就是明棋,蒙古知道中原要来,中原也必须去。 中原拦截,蒙古围杀,这都没有丝毫隐藏可言。 东岳城元室吃了一次亏,所以这一次不会有犯同样的错误。 来的人会很多,而且指挥不会浑水摸鱼。 沉峡口的围杀之势,一但形成,中原人很难退,只能等待明教救援。 这边出问题,明教那边肯定要帮忙,最好的办法就是直接起义,过来救援是浪费时间。 只要他们这边拖住元兵,用命拦截,名号起义肯定成功。 第二个选择,让元兵对起义的明教出手,他们直扑蒙古,以战养战。 就算不能取得好的效果,但是这次蒙古武林过来的人,他能血洗一遍,能减少以后很多压力。 能打多远,就要看蒙古那边准备了多少。 结果就是,明教起义失败,那边会死很多人。 至于说让明教其他人过来救援他们,齐木压根就没想过。 在齐木看来就是浪费机会,浪费时间。 打仗就要死人,打仗就要有目的。 战争的目的就是追求利益最大化。 一场大战下来得到了什么,或者对以后有什么改变。 现在就是这么个局面,要不就屠杀蒙古武林的人,直插蒙古。 要不玩命拖住围杀的元兵,让明教起义成功。 这样两种收益最大。 如果让明教过来救援,也许他们能突围,也许死的人少。 可那样的结果不好,与之前两个结果差太远了。 能少死多少?能不能救?这都是未知数。 与其赌未知,不如追求利益最大化。 “慈不掌兵,这话真没错。”宋青书站在窗外看着漫天黄沙,眼中有些复杂。 从刚才与景不凡的谈话,他已经知道齐木全猜对了。 他的目光在沉峡口,景不凡也在。 而齐木不是,他目光一直都是整个中原。 齐木很清楚,不管中原出什么大事,或者做什么。 目的只有一个,推翻元室。 知道目标,那一切行动就以这个为中心。 不管是战斗,还是战场,中原可以失败,但是其他地方必须得到点什么。 而且这个得到,要比失败划算。 如果没得选,那就最大可能追求利益最大化。 战争就要死人,这边不死,其他地方就要死。 天下大乱,谁都不确定自己能活到最后。 齐木等人一直都这么想。 这也是宋青书一直不想齐木等人玩命的原因,他真怕这群人出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