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6章 他们的反击 (第2/2页)
盖茨随后几天和邢宝华会谈了两次,两次都没啥结果,邢宝华对盖茨说,他下一步不光要免费系统使用,还要开源,公开源代码。 这是威胁上微软了,如果微软有打击报复行动,那么邢宝华会让珠穆朗玛公开源代码。谁都可以参与进来。 这种免费手段,能迅速占据市场率。 偶然在盖茨走后一周,老美NSA网络安全部门发布一则通告,经过他们检验华宏科技研制的珠穆朗玛系统,有严重的安全漏洞,对老美网络安全有着潜在的威胁。 禁止珠穆朗玛在美本土使用,包含运行这套系统的设备。 全世界也就大米电脑能运行珠穆朗玛系统,变相的也把大米电脑给禁售。 只要是搭载珠穆朗玛系统的电脑全部下架,不得销售。 这条消息一公布,在美的那些代理商,纷纷打电话来退货。不光老美,还有大鹰地区,欧大陆小部分国家也参与进来。 这就是微软的能力,人家身后的股东非常有分量。 没出现质量问题,货是不能退的,当初签订合同时,有退货要求的,唯独没说风险问题。 所以,那些代理商要求退货,坚决不能退,这就是为什么先款后货的原因。 大米确实有些损失,问题不大,以后不好赚钱了是真的。 售后团队撤出,直营店关门。 大米也是快速撤退,从老美这边撤退的人员,分配到欧大陆和非大陆。 毕竟还有很多国家不参与老美那些破事儿。 正式对抗开始。 先关闭在美的珠穆朗玛服务器,导致很多老美用户,很多功能不能使用。 有些人抱怨,有些人幸灾乐祸。 抱怨大米关闭服务器,那是对大米的真爱。 抱怨大米售后撤退的,感觉有些痛不欲生。 这件事儿也导致小鬼子那边左右为难? 禁也不是,不禁也不是,通过某机构统计,使用大米设备的人群,市场占有率在40%左右。 相当庞大的群体,而这些群体大部分使用π支付,和花吧的用户。
你要给禁止珠穆朗玛系统,π支付就无法使用,花吧那种返钱的行当,会导致花吧用户暴怒。因为他们看不到花吧账户里的返钱额度。 倒是花吧会因此找借口脱身。 那么之前针对花吧的布局,要成功接收花吧资金池里的钱,就泡汤了。 但要不听老美的话,后果也非常严重。 于是R府里有人提议,跟大米谈谈,明面上禁止,背后里开放。 意思,我面子上过得去,你该继续的继续。 由于邢宝华撤出R本,先跟π支付社长老孙谈这事。之后,又找到花吧代理人谈。 都没一个能做主的,三井藤三郎还是从代理人那里得知消息,很快跟邢宝华联系,由于两人的通讯非常麻烦,需要倒几遍,还费时间。 邢宝华就给他两个字,坚守。 邢宝华从老孙那里知道事情经过,和老孙谈话是光明正大的,毕竟π支付在明面上,背后股东都是银行,也没必要谨小慎微,偷偷摸摸。 日府的问题,邢宝华没有在第一时间回复,而是要考虑一段时间。 先拖一拖。 邢宝华也有自己的衡量,如果真硬气一把,从小鬼子那边撤出来,他有了面子。 我就是硬气了,不鸟你们,断你们的服务。 可实打实的损失也是巨大的,先不说花吧,毕竟这是短线收益,但π支付可是长线收益。要是他不玩了,小鬼子有明白人,会接手,人家会找个系统来支持π支付。 小鬼子不管是硬件还是软件,比大米要全。 妥协吗?看在钱的面子上,先妥协,毕竟还有几百亿美刀在小鬼子那边。 但邢宝华回头一想,不对啊,小鬼子这是挖坑给他啊! 什么是明面上禁止,背后该干啥干啥,真当老美是眼瞎啊! 大米设备买不动,谁还用π支付啊! 当然还有那个花吧,人家买大米产品就是为了玩花吧的好吧。 服务器一断,花吧绝对暴雷,邢宝华损失得更多。 不管怎么样,损失的还是邢宝华自己。不行啊!得让那些花吧的群众,去抗议啊! 谁阻止他们白吃白喝白拿白用,那就是他们的敌人。 于是,邢宝华详细的考虑一下抗议的计划,亲自派人去跟三井藤三郎接触,策划一场以花吧群体抗议的游行。 说实话,游行在海外很常见。 动不动就抗议,邢宝华在华尔街的时候,不是没见过,亲身体验过。 管用吗? 不管用,但有一定的效果。 花吧群体庞大,要抗议起来,就算R府也得小心应对,毕竟这些群体手里有选票。 抗议会引来媒体,经过报道,会引发连锁反应,小鬼子那边花吧群体都分散在各地,各地选区中的议员,能不重视这件事儿? 在台上的或者在台下的那些人绝对会利用这次事件做文章。 台上的想要稳住这帮群体,就拿出一些实质性条件来稳住。台下的人,想掀翻台上的人更可以大做文章。 邢宝华的这次拖,不光给自己争取时间,更多的时间是留给抗议的人群。 这时候,邢宝华不得不冒点风险,加快转移在日的财产。 加快洗-钱,很容易暴露身份,这一点邢宝华不希望看到。但还有一种方式来洗,风险也很大,但能尽快看到钱。 那就是空投。虚假投资的一种方式。最大的风险,监管资金机构,很容易查到皮包公司。既然是空投,那么投资公司就没实质性的东西。 甚至这家投资公司连地址都是假的,电话也是假的,工作人员也是假的。 那么监管机构,在花吧剩余的资金将会快速的冻结。 帮忙转账的银行都会受到牵连。 转账是需要时间限制的,尤其是跨行,跨国。 也就说,在你还没转移到海外离岸银行时,小鬼子的监管机构就给你冻结了。 这才是最大的风险。 有办法绕开监管机构的监控吗? 当然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