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梦女法师:我的冥王老公_第二百九十四章 爱情需要勇敢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九十四章 爱情需要勇敢 (第1/2页)

    当王母娘娘发现七女儿私自下凡婚配董永,怒不可遏,就带领天兵天将下界捉拿七仙女归返天庭。

    面对耀武扬威的天兵天将,小七毫不畏惧,使出了浑身法术,吓得天兵天将连连后退,无人上前。王母娘娘狠了狠心,抛出了身上的飘带—绑仙索,将她绑了个结结实实。

    王母喝问小七:“你可知罪?”

    她巧辩道:“我已在瑶池酒宴上谢过母后恩赐我与千里草百日情缘,千里草即是‘董’字,姻缘仍不过百日,我何罪之有?”

    王母一时张口难辨,只气得拔下头上的金簪在地上划来划去,先划了一道沟,又划了一条河,沟里盛满了小七哭诉辩解的泪水,河里流满了董永难舍**的亲情眼泪。

    七仙女被逼回了天宫,单撇下董永和儿子艰难度日。儿子董琢儿七岁时,正值中秋节,街上的小孩们抡火把,耍龙灯,跑来跑去,集中玩耍。

    几个大孩子跳着唱着:“小孩们,不出来,恁娘在家顶锅台,顶得锅台突碌碌转,恁娘在家繁鸡蛋。”琢儿听到喊声,不得不出来参与玩耍。

    一个大孩子却鄙夷地说:“小琢儿,俺们都是有娘的孩子在一块耍,你是个没娘的孩子,又不怕恁娘在家顶锅台、繁鸡蛋,你出来干啥?”一番话气得琢儿一屁股坐在地上大哭起来,他越想越伤心,越哭越悲痛。

    天庭上的吴刚听见了,非常同情琢儿的遭遇,就下凡来把琢儿背上天去与小七相见。母子见面,格外亲热,有说不完的心里话,流不完的相思泪。

    小七母爱满溢,就做了一大堆好吃的让儿子享用,还用桂花蜜拌了些核桃仁、葡萄干、花生米、红枣泥等仙果为馅,做成了圆圆的甜饼,准备让琢儿带回家中。

    可这件事情被玉皇大帝发觉后,龙颜大怒,就罚吴刚一刻不停地去砍那棵永远砍不倒的桂花树,并把琢儿赶回人间。<>小七和琢儿母子俩天地相隔,伤心落泪,思念无绝期。

    琢儿手托圆饼,对母亲久久不能忘怀。后来,琢儿每年在中秋节都要手捧自己做的圆饼,面对明月,与母亲遥遥相望,期盼团圆。民间百姓见此纷纷效仿,家家都供圆饼,庆贺全家团圆。因圆饼状若明月,因此人们都改称其为月饼,并把八月十五这一天称作了团圆节。

    王母娘娘见此动了恻隐之心,许多年过去,她却痴心不改,王母疼女心切,只好糊弄了一下众仙的耳目,走了走过场,把小七贬为凡人,赶下界来与董永团圆,自己给自己搬了个梯子下了台阶,实际上也成全了小女儿的心愿。

    而小七二次下凡与董永团聚后,夫妻俩过上了男耕女织的幸福生活。王母娘娘思女心切,时不时就想到人间看望一下自己的小女儿。她每次下凡都降落在董永故里小董村南面平坦的沁河大堤上,然后从大堤北坡上走下来,到小七家里串亲戚。

    次数多了,堤坡上就留下了七条明晃晃的小路。中间较大的路是王母走过的,两边各有三条小路,是小七的六个jiejie走过的。久而久之,七条路面光亮如镜,被人们传为奇世景观。

    人们为了纪念这段经历,就把王母先划的那道沟叫做“讲理沟”,把王母后划的那条河叫做“亲人河”。后来,老百姓认为两个字比三个字简便,就把“讲理沟”演变成“讲沟”,把“亲人河”演变成“亲河”了。

    有的文人认为与王母讲理是以下犯上,是大不敬,就用“讲沟”的谐音写成了“奖沟”。还认为董永是从心里流出的泪水,为了更贴近原意,就将“亲”字改写为“心”字加三点水的“沁”字了。

    这样一来,就在董永故里小董村的北面八里处出现了常年流水的“奖沟”,在小董村的南面出现了千里奔流的“沁河”。奖沟和沁河两千年来哗哗流水,日夜吟歌,不停地向人们诉说着如此美动听又带着令人悲伤的故事。<>”

    梓月听的很安静,对于这个故事,若是不计较过程只看结果的话固然是美好的。只可惜,如果仔细想来那痛苦坎坷的经过,怕是很少有人能够承受。所以说,能得到幸福的人,都是勇敢坚强,不畏惧困境的。

    想着,她呵呵一笑:“我倒是还听过些虚幻不知道对不对?”

    冷熙哲眼眸幽深的看着远方,听到她的话后缓缓回神:“什么?”

    “王母娘娘对七仙女娇生惯养,特别溺爱,母女情深。她表面上对七仙女不得不做个处罚的样子,给众仙看看,实际上疼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