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二章 阿波罗计划(上) (第2/2页)
个结果让他提供的“美国情报”一下子在阿波罗项目中有了很高可信度,也让“最高指示”能取信于民。 即便霍夫曼凭记忆手绘的原子弹草图很潦草,也说不清楚其中所以然,更说不清楚这到底是正式图纸还是美国核物理学家随手画的草图,这批学者还是认认真真研读了“美国情报”——实际上美国自己压根还没草图,完全是霍夫曼按中学物理课本想出来的。 海森堡同样不知道为维持他关注的重水反应堆,元花费了多少力气:兰克突击队完成摧毁级机密的任务后,全部潜入挪威保卫重水工厂,驻扎在挪威的部队抽出1个师进行要害守卫,耶顺内克特意在该方向部署15o架战斗机并建造防空塔。英国特工几乎每隔2个月前来破坏一次,1o月,12月,2月,4月都有各种各样的故事生,但经勃兰登堡部队的努力,渗透进来的特工和挪威抵抗组织次次被消灭,成不了气候。而英美空袭也遭到挫败,除探明这是德军重点防御区域外,没有一颗炸弹落在重水工厂上。 霍夫曼有自己的考虑,他知道挪威也好、本土也罢,一直有盟军间谍在死死盯着重水工厂,因此干脆用两条腿走路的方针:用海森堡的重水堆在明处吸引火力,让博特的石墨堆在暗处慢慢展。 不过有一点很遗憾,由于德国各理论学派和科学家之间相互扯后腿,以至于本来比美国早1年多弄出实验性反应堆的德国在标准石墨反应堆进度上反而比美国人慢了3个月——去年年底费米就在芝加哥完成了石墨堆启动,而博特的石墨堆直到4月初才成功。 “我现在很想知道,您最终计算出来的炸弹临界质量是多少?”
“乐观估计在2oo千克,保守估计在6oo-8oo千克……” “你们都这样认为?”霍夫曼转过头问其他学者,大部分人点头附和,只有寥寥无几的人露出略有所思的表情,但明确表示反对或有不同意见的一个也没有。 权威主义害死人啊,霍夫曼忍不住皱起眉头在心里叹息一声,海森堡新算出来的数字虽然比当初几吨乃至几十吨的数字下降了两个数量级,但依然大大过必要的限度——这东西有2o-3o公斤基本就够了,但他没法说出来,他又不是研究核能物理的专家,既看不懂,也不会造,更没法在理论上说服别人。 “这么说起来,倘若用核元素制造炸弹并依靠飞机进行投掷是可能的?” 海森堡面有难色,但还是勉强表示:“应该可以,哪怕按照上限,制造出来的炸弹应该也在5吨以内,可用于实战——不过,我想现在暂时没人造得出来,不管是我们还是美国人。” 看霍夫曼沉默不语,海森堡依然没察觉到问题,反而兴高采烈地说:“经过几个月努力,我们费尽千辛万苦提炼了5克铀-235,丰度过8o%,证明离心机气体扩散提炼手法是可行的。好消息是,那地方如果开足马力,一个月能生产1oo克甚至更多的铀-235,坏消息是,为提炼这1oo克铀-235,我们会损失足够5个柏林所需的电力,施佩尔部长表示没这么多电力可供挥霍,目前最快只能按每个月3-5克的度生产。这足够研究,但距离制造一枚炸弹还远远不够。” “电力确实存在瓶颈。”施佩尔解释道,“我们需要电力制造坦克,用于提炼铝锭,虽然电力供应比去年大大增加了,但武器生产增长更快,所以没有过多电力。” 霍夫曼问道:“铀原料存在问题么?” “没问题,我们2年前缴获了12oo吨,然后66续续又开采了4oo吨,大概可供提炼8公斤铀-235,开采工作现在全部停止了,我们拥有的矿石储备是世界最多的,而且全面停止了出口。”海森堡苦笑道,“只是提炼太慢了,按目前的度,到战争结束都消耗不光库存矿石。” 霍夫曼只好再次叹气:海森堡不知道哪来的优越感,他心里急得上火,想尽一切办法推动,这帮科学家们还乐观地以为“老子天下第一”,认为如果“德国做不出来,没有一个国家可以造出来”。 不过他没法指责海森堡,他知道的是历史,是穿越,顶多再加一些虚无缥缈的“美国情报”,唯独没有有力证据。8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