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十字_第二百三十三章 城堡(10)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三十三章 城堡(10) (第2/2页)

——因为还是依靠投放炸药引爆地雷。

    最后霍夫曼明确下达了指令,鉴于爆破车效果不好,前线给战斗工兵派去由勤务坦克改装的排雷车——用那些缴获的、性能低劣的T-34们改装而成的车辆。在“万能改造”天赋的激励下,去除炮塔的T-34被改造成了隆隆作响的排雷车。车体前通常带有2-3个扫雷碾子缓缓前进,中间原本安置炮塔的地方会竖起类似起重臂的钢铁拍板,在工兵cao纵下不断拍击坦克两侧土地用以引爆各种地雷。一辆排雷车通常可拓出周围8-1o米的路径来,而且扫雷度是歌利亚的2倍,每小时至少12公里。

    当前面的碾子被摧毁得差不多时,这些坦克就会直接用车体去趟地雷,直到两条履带完全炸毁不能动弹为止,然后工兵就可以放弃车辆准备撤退。如果T-34排雷车还不够用,那些缴获的、已改装为勤务坦克的谢尔曼们会继续冲上去,用身体继续趟雷大业。

    除T-34能享受这份殊荣外,那些缴获坦克,比如以7兄弟棺材而闻名的m3坦克,从苏军手里缴获的斯图亚特坦克,BT\T-26等轻型坦克都先后尝试过改造,最后现还是T-34最好——这家伙运载能力强、机动性也好、故障水平在能接受的范围里,防御力更不算差,哪怕遇上反坦克地雷也不会给车组造成危险,顶多就是不能动弹而已。谢尔曼的表现同样不差,但他们的缴获数量哪里及得上T-34量大呢?

    为迅打开进攻通道,莫德尔给前线安排了整整2oo辆排雷坦克,并告诉下面的战斗工兵,别为这些东西担心,真撞上地雷后也不会炸烂,只要能控制战场,回头打扫战场并回收修理后还能接着用。

    这么壮观的排雷方法简直闻所未闻,看着一线排开、隆隆前进的扫雷车,在远处观察的第3装甲师第6坦克团团长弗里茨-贝克上校忍不住感慨起来:“没想到我们现在这么阔气了,居然用坦克去排雷……”

    “是啊,更令人难以想象的是,放着坦克或反坦克歼击车不造,居然去造步兵战车,哎,真不是在做梦吧?”在他身旁的第1营营长奥托-佐伦科夫少校也万分感慨。

    在装备88mm火炮的突击者坦克歼击车研制成功并量产后,用38T底盘改建的追猎者坦克歼击车生产逐步停止,军工部门除继续利用这种底盘改建为蟋蟀自行火炮外,还在元的直接干预下开始建造犀牛步兵战车。

    这是霍夫曼借鉴Bmp步兵战车画出来的草稿,最后变成现实时进行了一定改动以适应38T底盘,改造后的步兵战车长4.9米,宽2.2米,重量大约11吨,配合改进后的14o匹马力动机时,最大度可达45公里/小时,一辆标准步兵战车可容纳1o人,乘员舱里有全副武器的士兵8人,每侧4人,背靠背乘坐,载员舱顶部有4个舱盖,车体两侧各有4个射孔,人员可通过车后双开门出入,一遇到敌情就可快部署。

    根据运用思路,这款战车将配属给装甲师中的装甲掷弹兵团使用,正好每班一辆。虽然编制人数比标准的12人少了2人,但威力可比sdk251或25o这种半履带步兵输送车辆厉害多了,不但是全履带设计,越野性能更佳,而且火力提升很多,除一挺7.92mmmg42通用机枪外,还装备了2omm机关炮,而在部分明确为火力支援班的搭乘车上,这挺2omm机关炮换成了75mm无后坐力炮——行进时固定在车体上,一旦进入阵地就可以方便地取下来。

    搭载步兵手中的武装也不予余力,新改造的98步枪的火力不亚于天壤之别。但由于时间不足和产能缘故,新型步兵战车的产量还很少,只来得及完成6oo多辆,也只有第3装甲师这样批完成整编的王牌部队才有此殊荣,即便这样也不过是2个掷弹兵团各装备了一个步兵战车营,其他各营依然搭载sdk251的12人班组。

    为便于区别,在装甲掷弹兵的序列中硬生生变出装甲掷弹突击营这样诡异的名称——他们将是第一批配合装甲营投入战斗的步兵。

    “长官,雷区扫清了!”

    贝克上校点点头,对准通话器下达命令:“全团突击!”8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