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欢喜禅 (第2/2页)
天皇表明你这个‘叛徒’。若你还在,我便当做今日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说罢,鉴真便徒步向着自己的客房走去。 但智首的佛心却更加乱了……因为鉴真在自己手心上的画的那几道痕迹并不是乱涂乱画。 而是一个字! 那个字叫做‘怂’。 ‘怂’八画,心字底。拼音sǒng。 形声。从心,从声。本义:惊慌 怂,惊也。——将乍往而未半,怵悼栗而怂兢。—— 又如:怂兢 怂恿,提学御史房寰恐见纠擿,欲先发,给事中钟宇淳复怂惥,寰再上疏丑诋。—— 又如:怂恧,从旁鼓动。 但除此之外,怂也蕴含着另一个寓意。 怂包软蛋,寓意软弱无能。 但明显,鉴真给智首这个字明显不是这个含义。 实际上,只要将怂拆成两个字便能理解鉴真的意思了。‘从’‘心’。 “要我跟随着心里的想法走吗?可礼佛不就是需要克制自己内心深处欲望的吗?” 带着这样的疑惑,智首回到了自己的客房内。 可一进到客房,智首却发现了一本放在自己房间桌子上的书籍。 封面上有着三个大字。 “是鉴真来过,把这本书放在我客房里的吗?” 带着这样的疑惑,智首女尼捧起了,细细品读着。 直至夕阳西下,阴阳寮的仆人们送来斋饭时,智首女尼才放下了欢喜禅这本书。 但此时智首女尼心中已经没有了半点的疑惑,佛心也不再紊乱,此时智首女尼的佛心堪比岩石还要坚硬! …………………… 欢喜禅,密宗的一种修炼方式。欢喜佛唯密宗所有,国内只有藏传佛教寺庙中才有供奉。现存的欢喜佛造型多数是两个佛面对面交合在一起。 女佛握佛经、元宝以示融合迦南,男佛戴法冠,面目狰狞,张臂箕坐,以示菩提教化。
据说,西藏有一段时间,因为佛教禁欲的缘故,人口锐减,所以密宗提出欢喜禅。西藏密宗由印度密教发展而来。 密教也称坦多罗教,坦多罗tantra的词根tan的原义就是生殖、繁衍。 它继承了印度教中性力派的思想和实践。印度密教有这样的传说:崇尚婆罗门教的国王“毗那夜迦”残忍成性,心性成魔,杀戮佛教徒,释迦牟尼派观世音去教化他。 观世音采取种种手段都无法降伏魔,怎么办呢?无奈,便化为美女和“毗那夜迦”发生rou体关系,在观世音温暖的怀抱里,“毗那夜迦”顿时化解了一切恶,心中充满爱,终于皈依佛教,成为佛坛上众金刚的主尊。 现存的欢喜佛造型多数是两个佛面对面交合在一起。女佛握佛经、元宝以示融合迦南,男佛戴法冠,面目狰狞,张臂箕坐,以示菩提教化。 在佛教密宗中,彼岸的超验智慧“般若”代表女性的创造活力,另一种修炼方式“方便”代表男性的创造活力,分别以女o的变形莲花和男o的变形金刚杵为象征。 通过想象的阴阳oo和真实的男女oo的瑜珈方式,亲证“般若”与“方便”融为一体的极乐涅盘境界。 这就是“欢喜佛”的宗教寓意。 欢喜佛唯密宗所有,只有藏传佛教寺庙中才有供奉。 北京的一些寺庙里面就有,一尊双佛,面对面抱着在一起合二为一,即明王和明妃。 欢喜佛供奉在密宗是一种修炼的“调心工具”和培植佛性的“机缘”。 宗喀巴大师说:“调心要令信所缘”,对着欢喜佛“观形鉴视”,渐渐习以为常,多见少怪,欲念之心自然消除。 佛教教义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利用“空乐双运”产生了悟空性,达到“以欲制欲”之目的。 明王那凶恶的面目不仅是用来吓退外界的妖魔的,更主要的是可以用来对付自身,对付内孽障的。 而与这看似残暴的明王合为一体的妩媚多姿的明妃,是明王修行时必不可少的伙伴。 她在修行中的作用以佛经上的话来说,叫做“先以欲勾之,后令入佛智”,她以爱欲供奉那些残暴的,使之受到感化,然后再把他们引到佛的境界中来。 与佛教其它派别所主张的非存在不同,密教肯定现实世界是存在的。在肯定万物的基础上,密教认为阴阳两性的结合是宇宙万物产生的原因,也是宗教最后的解脱。 “欢喜佛”正是这种理论观念的图解。 这便是欢喜禅的由来。 可以说,度过欢喜禅后的智首女尼和早上离开客房的智首女尼,已经完全是两个不同的存在了。 现在的她若不是因为只是刚刚读了欢喜禅后不久,估计她也将成为第二个明妃了。 但至少她懂了,懂得跟从心灵。 懂得自己现在该做什么! …… 随即,在吃完斋饭,夜幕彻底降临,贺茂忠行彻底离开阴阳寮,阴阳寮内的人大多睡去的时候。 智首女尼便再次离开了自己的客房,临走之时,她还带上了自己从大唐带来的行李,锡杖。 当然,那本欢喜禅她自然也是没有忘记。 一并戴上了。 智首女尼离开客房后的第一件事并不是火速离开阴阳寮,而是去往了关押着式神的式神谷。 没错,阴阳师们没有像境界妖怪一样的空间,每次夜晚来临为了防止式神们逃跑,式神们都是被关押着的。 他们甚至还以一座山谷作为监狱! 山谷之上虽然可以看得见夜空,但却有着结界! 结界甚至还笼罩了整片山谷! 整座山谷只有一个出口,出口处还有着十几名强悍的阴阳师把手! 只要是被关进山谷的妖怪,没有一个能逃得出去! 直至今天为止。 今天,智首女尼就是来救妖的!不过这倒不是因为她良心发现,只是她的本性罢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