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千字文 (第2/2页)
。 而幽幽子此时正坐在一桌子旁,手上拿着一本书,一本十分破旧的书本。 不过……从幽幽子的眼神中却不难以看出,幽幽子对着这本书十分的珍惜。 书的封面上只印着七个大字‘大唐帝国千字文’。 内容如下: 而对于这个千字文,八云寺倒是十分的熟悉。 千字文,由南北朝时期梁朝散骑侍郎、给事中周兴嗣编纂、一千个汉字组成的韵文。 梁武帝命人从王羲之书法作品中选取1000个不重复汉字,命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编纂成文。全文为四字句,对仗工整,条理清晰,文采斐然。 语句平白如话,易诵易记,并译有英文版、法文版、拉丁文版、意大利文版,是中国影响很大的儿童启蒙读物。 第一部分从天地开辟讲起。有了天地,就有了日月、星辰、云雨、霜雾和四时寒暑的变化;也就有了孕生于大地的金玉、铁器、珍宝、果品、菜蔬,以及江河湖海,飞鸟游鱼;天地之间也就出现了人和时代的变迁。 在此,讲述了人类的早期历史和商汤、周武王时盛世的表现,即文中所说的“坐朝问道,垂拱平章。爱育黎首,臣伏戎羌。遐迩一体,率宾归王。鸣凤在树,白驹食场。化被草木,赖及万方”。 第二部分重在讲述人的修养标准和原则,也就是修身工夫。指出人要孝亲,珍惜父母传给的身体,“恭惟鞠养,岂敢毁伤”,做人要“知过必改”,讲信用,保持纯真本色,树立良好的形象和信誉,“信使可覆,器欲难量。 墨悲丝染,诗赞羔羊”及以下四句讲的就是这个意思。接着文中对忠、孝和人的言谈举止、交友、保真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阐述。 第三部分讲述与统治有关的各方面问题。此章首言京城形胜,极力描绘都邑的壮丽,“宫殿盘郁,楼观飞惊”。 京城之中汇集了丰富的典籍和大批的英才,“既集坟典,亦聚群英”,这是第三部分的第二层意思,重在叙述上层社会的豪华生活和他们的文治武功。这部分最后描述了国家疆域的广阔和风景的秀美:“九州禹迹,百郡秦并……旷远绵邈,岩岫杳冥。”
第四部分主要描述恬淡的田园生活,赞美了那些甘于寂寞、不为名利羁绊的人们,对民间温馨的人情向往之至。 汪啸尹、孙谦益的认为这部分是讲“君子治家处身之道”,其观点有一定道理,但显得牵强,所以不加采用。 在内容上熔各种知识于一炉,并通篇贯穿以统一的思想,脉络清晰,语言洗练。它的长处后来为所吸取。 这千字文,实际上是一本由古人所书写的旷世绝书。受到历史上诸多文学界‘大V’的好评! 明代古文大家王世贞称此书为“绝妙文章”。 清之褚人获赞其“局于有限之字而能条理贯穿,毫无舛错,如舞霓裳于寸木,抽长绪于乱丝”。 胡适说他从五岁时就念过“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两句话,当了十年大学教授以后,还是不理解以上两句话的意思。 章太炎曾说与比较,有两个不足,即“字有重复、辞无藻采”。在文采上独领蒙学读物风sao,堪称训蒙长诗。 只是……这个千字文无论多么牛逼,多么高端。 放在以前,纵使它会被文人们所看重,但……大多也都只是用在‘儿童启蒙’方面而已。 古时候的孩子们若想要学习文字,最早便是从、、这三本书开始学起的。 识字,在还没有出现‘拼音’这种东西的年代,、、这三本书,便是最好的读物。 只是……此时的幽幽子抱着这本书,却是一副既痛苦又不甘的样子。 这种眼神,八云寺曾经见到过一次,不过并不是什么好印象。 当时幽幽子在人间之里饿了,露出了痛苦的神情,本想去人间之里的某间店面吃一顿,但却被八云蓝给拖回了冥界…… 当时在将幽幽子拖回冥界的时候,幽幽子便露出了既痛苦又不甘的表情。 饿的痛苦,却又不甘与即将到手的吃的作别。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日月……日月什么来着?” 幽幽子轻声自言自语着,一边说着话,一边狠狠的瞪着那个她所不认识的字。 瞪了有一会儿,幽幽子放下了书,拿出了一端着整碗水的瓷碗。 幽幽子伸出食指,沾了沾水。 食指指在桌面上,不停滑动。 滑动了一会儿,幽幽子收回了手指,看了看自己划出来的图案,又看了看另一只手上的书。 “很像……不,应该说是一模一样。” 幽幽子画出来的图案,实际上并不是图案,而是一个字。 ‘盈’字。 的盈。 幽幽子……是在学习! 她在认字! 通常,连千字文都人不清楚的,就只有正处于识字阶段的孩子。 而幽幽子似乎就正处于识字的阶段! 可……为什么? 虽然日本也有过女性地位低下的时间段,但如今……女性地位应该和男性平等了吧? 日本可是也有过女性天皇的啊! 此时的日本女子,应该也有着读书识字的权利吧? 虽说这种权利大多都属于贵族,且女人读了书也不会去当官员。 但为了充门面,日本贵族还是很乐意自家的女子读书识字的啊! 为什么……为什么幽幽子道此时还不认识字? 西行寺家,不也是贵族世家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