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幽幽子的察觉 (第2/2页)
。夏有禹,商有汤。周武王,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 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梁唐晋,及汉周…… 等等?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 那个人当初是这么念给我听的,我还会背。 可是……这个意思不就是,大唐帝国,亡了?!” 幽幽子手捧着三字经,万般疑惑。 “大唐帝国现在应该还存在,最近好像还有一群来自大唐帝国的和尚去了京都来着。 而且……以前好像也有遣隋使来着! 可为什么这本书上会这么写? 大唐帝国是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家,但……无论多么繁荣昌盛的国家……也绝对容忍不了这本书的存在吧。 这本书的内容,可相当于在诅咒大唐帝国了啊! 还是说,这是一本预言之书?可八云寺让人那预言之书教我识字干什么? 嗯……如果可以的话,如果八云寺还会来的话,就直接向他询问这本书到底是什么吧。” …… 至于幽幽子为什么昨天还不会识字,可今天却能读三字经的原因其实很简单。 八云寺送给幽幽子的不只是、、这三本书。 八云寺实际上还派遣了一位‘老师’去专门教幽幽子识字! 而这位老师,便是顾家八姐妹中的‘顾七巧’……她生前的丈夫就是位教书育人的先生来着! 且除此之外,在隋朝的时候,七巧这家伙还教授了后来唐朝开国大将‘李靖’兵法呢!
而事实证明,七巧这家伙教书育人的能力还真不是盖的,八云寺才和魂魄妖忌闹翻没多久,她便教会了幽幽子读三字经了。 虽说这也与幽幽子有关,幽幽子若不想学,七巧教到口干舌裂也教不会幽幽子读书。 可不曾想到的是,幽幽子的脑子竟然这么好用! 仅仅从几句话中便察觉到了的与众不同。 ‘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 这一句话的意义是,杨坚重新统一了中国,建立了隋朝,历史上称为隋文帝。他的儿子隋炀帝杨广即位后,荒yin无道,隋朝很快就灭亡了。 而后‘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两句话的意思则是…… 唐高祖李渊起兵反隋,最后隋朝灭亡,他战胜了各路的反隋义军,取得了天下,建立起唐朝。 唐朝的统治近三百年,总共传了二十位皇帝。到唐昭宣帝被朱全忠篡位,建立了梁朝,唐朝从此灭亡。为和南北朝时期的梁相区别,历史上称为后梁。 以上几句话的存在,也的确可以让唐朝时期的人觉得三字经实际上是本预言之书了。 不过‘预言之书’的说法仅在其他国家有用,不过虽说是有用,但绝大多数人也不会相信就对了。 若是在唐朝……妥妥的先斩后奏的节奏。 不过这也并不能否认三字经的价值,三字经的影响可谓是中最大的一本书了。 从明朝开始,就已流传至中国以外的国家。 根据记载,世界上最早的翻译本是拉丁文。1579年,历史上第一位研究汉学的欧洲人罗明坚,到澳门学习中文,他从1581年就开始着手翻译,并将译文寄回意大利。 1727年,沙俄政府派遣一批人士到中国学习儒家文化,首先研读的就是。其中一位学生罗索兴将它翻译为俄文,后入选培训教材,成为俄国文化界的流行读物。 1779年,彼得堡帝俄科学院又公开出版了列昂节夫翻译的,因其内容与当时女皇叶卡捷林娜二世推行的讲求秩序的“开明专制”等政治策略不谋而合,政府遂正式“推荐给俄国公众”并走向民间。 “俄国汉学之父”俾丘林曾在北京生活14年,深谙经史,更明晓的文化内涵和社会影响,他在1829年推出,并称是“十二世纪的百科全书”。 当时俄国教育界在讨论儿童教育问题,于是成为“俄国人阅读中文翻译本的指南”,成为当时社会流行读物。普希金细读后,在作序时称赞此书是“三字圣经”。 喀山大学和彼得堡大学的东方学系都以为初级教材,而大多数入华商团和驻华使者的培训多以为首选教材,因而,在俄国文化历史上留下了自己深深的印记。 韩国、日本也对也非常重视。 虽说三字经正式传入日本是在江户时期,但从江户时代到明治初年,日本的私塾已采用,后更大量出现各种仿制本,如、等,多达二十多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三字押韵,介绍日本历史地理文化道德的。 英国的马礼逊翻译的第一本中国传统经典就是。1812年,他出版英文版,包括和。 修订后,1917年又在伦敦再版。 美国传教士裨治文在他主办的上刊载、等启蒙读物。 在法国,犹太籍汉学家儒莲,在1827年担任法兰西研究院图书馆副馆长后翻译出、、、、、等中国典籍。 1989年,新加坡出版潘世兹翻译的英文本,被推荐参加“法兰克福国际书展”,并成为新加坡的教科书。 最牛B的还是在1990年! 1990年,被联合国教科组织选编入,向世界各地儿童推介学习,成为一本世界著名的启蒙读物。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