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零四章 姒家老宅 (第1/2页)
姒婵的家,就在重庆的千年古镇磁器口,坐落在金碧山一条突出的小山脊之上。 这里有着老重庆最典型的“爬坡上坎”的居家特征。 这里的民宅,无论是小院或大户,一家家密密地挨着。 这里的人们出行和搬运重物,基本都依靠人工肩挑背扛。 磁器口古镇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嘉陵江畔,东临嘉陵江,南接沙坪坝,西界童家桥,北靠石井坡。 磁器口古镇始建于宋代,面积.5平方公里,是历经千年变迁而保存至今的传统街区。而在一些老旧的民房墙壁上,还能看到数十年前的战火,和混乱年代的历史痕迹。 磁器口古镇拥有“一江两溪三山四街”的独特地貌! 金碧山、马鞍山、凤凰山三山遥望,凤凰、清水双溪并出,嘉陵江由北滚滚而来,让这里成为重要的水6码头。 磁器口码头曾经与解放碑、通远门、临江门并列,也曾经繁盛一时,被赞誉为“小重庆”。 据史料记载,磁器口最早的名字叫白岩场,始于宋真宗咸平年间,因为此处曾有一座白岩山而得名。 传说明朝建文帝朱允炆被其四叔朱棣篡位,从地道仓皇逃出皇宫后削为僧,从此浪迹天涯。后来朱允炆流落到了巴渝一带,在白岩山上的宝轮寺挂单隐居有数年之久。 后世人于是将宝轮寺改名为龙隐寺,并成为川东远近闻名的古刹,而白岩场也被改称为龙隐镇。 直到现在,龙隐禅院还巍然伫立在磁器口古镇的过街楼对面,背依白岩山,面对嘉陵江。 清朝初年的时候,又因为瓷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龙隐镇的主要产业。后来又因为“瓷”、“磁”相通,这里又被叫成了“磁器口”。 而随着现代城市的展,这里普遍有着上百年历史的民居建筑,其居住条件和环境,都已经不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 原住民们能搬走的都6续搬走了,空置的房子也大多出租了出去,这里也逐渐成为清贫之地。 随着近几年重庆大量进行旧城区拆迁改造,这里的一些地方也在完全拆除之后,在原址新建起了全新的高楼。 而能留下来的古旧建筑,除了集中保留和修复的2条街巷,就只剩下古镇边缘地带,那些地皮不太规整,也不太适合规置在一起,搞房地产开的区域了。 修复后的磁器口古镇,作为重点保护的传统街区,是重庆“新巴渝十二景”之一,纷纷展起了旅游文化项目,后来又成为了国家aaaa级景区。 古镇的街道由石板铺成,两旁大多是明清风格的建筑,沿街店铺林立。而磁器口古镇每年春节举办的庙会,也是最具特色的传统活动。 姒婵带着齐默一路穿街过镇,向着自己家走去。 一路上,姒婵遇到了好几位老街坊,都和善地用乡音打起了招呼,而姒婵也对这些乡里乡亲很是热情。 看来,这小姑娘平日里,和这些老街坊的关系还不错。而姒家在这一带,似乎也很受街坊们尊敬。 齐默不难想象,以姒婵爷爷的修为,替街坊们随手解决一些“小问题”,自然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 而且,姒家可以说在黑白两道都相当吃得开! 因为有姒家地存在,并不算富庶的小镇原住民,邻里之间的关系却很是和谐,而公共治安也非常好。 虽然还没有到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地步,但一般的小毛贼是万不敢在这里犯案的。而这一点,在地皮流氓界也是被公认的! 除了刚从外地调任,暂时不知姒家根底的官员们,凡是在这个地区为官一任者,无论是负责这一区治安的派出所长、公安局长,乃至更高级别的政府官员,每逢年节时都会提着礼物,走在这车行不通的老街之上,亲自上门来给姒婵爷爷拜年。 在人们眼里,显得有些神秘的姒老爷子,和这些人也不过是点头之交。 大多数的时候,老爷子也只是让小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