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558 柳花如梦湮月是愁(4)第七十六章 (第3/3页)
玄鸟高飞送来聘礼,简狄为何那么欢喜? 王亥秉承王季之德,受到他的父亲褒奖。 为何终遭有易之难,当他在此放牧牛羊? 王亥持盾跳起武舞,为何就有女子爱他? 有易女子体态丰腴,为何王亥能够配她? 有易国的放牧小子,又在哪里撞破私情? 凶器击床王亥已出,如何得以保存性命? 王恒秉承王季之德,哪里得到大牛满栏? 为何去求有易赐禄,却不能够安然回返? 上甲微能追随祖迹,有易国就不得安宁。 为何众鸟集于树丛,他会与其子妇偷情? 弟弟昏乱共为yin虐,因此危害他的兄长。 为何善变狡诈多端,他的后代反而盛昌? 成汤出巡东方之地,到达有莘氏的国土。 为何求得小臣伊尹,还能再得妃子贤淑? 水边那株空桑木上,拾到那个小儿伊尹。 为何又会产生恶感,把他作为陪嫁礼品? 汤从囚地重泉出来,究竟他有什么大罪? 难忍耻辱起而伐桀,是谁挑起这场是非? 诸侯前来朝会请盟,为何都能守约如期? 苍鹰威武成群高飞,谁使它们聚在一起? 整顿队伍攻击商纣,周公姬旦却不同意。 为何亲自为武王谋,奠定周朝又发叹息? 天将天下授予殷商,纣的王位如何施设? 成功之道违反则亡,他的罪过又是什么? 诸侯踊跃拿起武器,武王如何动员他们? 军队并进击敌两翼,他又如何指挥大兵? 昭王盛治兵车出游,到达南方远地才止。 最后得到什么好处,难道只是遇见白雉? 穆王御马巧施鞭策,为何他要周游四方? 他的足迹环绕天下,有些什么要求愿望? 妖人夫妇牵引叫卖,为何他们呼号街市? 幽王究竟杀的是谁?哪里得来这个褒姒? 天命从来反覆无常,何者受惩何者得佑? 齐国桓公九合诸侯,最终受困身死尸朽。 那个殷商纣王自身,是谁使他狂暴昏乱? 为何厌恶忠良辅佐,喜欢听信小人谗谄? 比干有何悖逆之处,为何对他贬抑打击? 雷开惯于阿谀奉承,为何给他赏赐封地? 为何圣人品德相同,处事方法最终相异? 梅伯受刑剁成rou酱,箕子装疯消极避世。 后稷原是嫡出长子,帝喾为何毒害翻脸? 将他扔在寒冰之上,鸟儿为何覆翼送暖? 为何长大仗弓持箭,善治农业怀有奇能? 出生既已惊动上帝,为何后嗣繁荣昌盛? 为何武王令治周社,承受天命享有殷国? 带着宝藏迁居岐山,如何能使百姓依从? 殷纣已受妲己迷惑,劝谏之言又有何用? 纣王赐他儿子rou酱,西伯姬昌向天诉求。 为何纣王亲受天罚,殷商命运仍难挽救? 太公吕望人在rou店,姬昌为何就能认识? 听到挥刀振动发声,文王为何那么欢喜? 抬着文王木主会战,为何充满焦急之情? 为何武王惊天动地,假托神灵却怀畏惧? 上帝既降天命于殷,为何不再劝戒明白? 纣王既已统治天下,为何又被他人取代? 初把伊尹视作小臣,后来用作辅政宰相。 为何最终上追成汤,受到尊敬宗庙配享? 阖庐有功寿梦之孙,少年遭受离散之苦。 为何壮年奋厉勇武,能使他的威严远布? 彭祖烹调雉鸡之羹,为何帝尧喜欢品尝? 得享高寿年岁太多,为何竞有那么久长? 大地中央共同治民,列国君主为何发怒? 蜂蛾生命原本微贱,自卫力量为何牢固? 惊于女言不再采薇,白鹿为何庇佑夷齐? 北行来到回水之地,一起饿死有何可喜? 哥哥有着善咬猛犬,弟弟又打什么主意? 一百辆车换一条狗,最终不成反失禄米。 傍晚时分雷鸣电闪,想要归去有何忧愁? 国家庄严不复存在,对着上帝有何祈求? 伏身藏匿洞xue之中,还有什么事情要讲? 楚国勋旧军中殉国,国势如何能够久长? 悔悟过失改正错误,我又有何言词可陈? 吴王阖庐与楚争国,我们久已被他战胜! 环绕穿越里社丘陵,为何生出令尹子文? 我曾告诉贤者堵敖,楚国将衰不能久长。 是屈原所作楚辞中的一篇"奇"文:说它奇,不仅由于艺术的表现形式不同于屈原的其他作品,更主要的是从作品的构思到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作者思想的"奇"--奇绝的内容显示出作者惊人的艺术才华,表现出诗人非凡的学识和超卓的想像力! 是屈原思想学说的集粹,所问都是上古传说中不甚可解的怪事、大事,"天地万象之理,存亡兴废之端,贤凶善恶之报,神奇鬼怪之说",他似乎是要求得一个解答,找出一个因果。 而这些问题也都是春秋、战国以来的许多学人所探究的问题,在诸子百家的文章里,几乎都已讨论到。 屈子的则以惝恍迷离的文句,用疑问的语气说出来以成此钜制,这就是屈子所以为诗人而不是"诸子"的缘由。 而"天"字的意思,战国时代含义已颇广泛。大体说来,凡一切远于人、高于人、古于人,人所不能了解,不能施为的事与物,都可用"天"来统摄之。 对物质界说,又有本始、本质、本原的意思。中说:"法象莫大乎天地。 "的天,也颇有指一切法象的意味,与道家的"道"字,的"易"字,都是各家用以代表这些"法象"的名词,屈原为楚之宗室重臣,有丰富的学识和经历,以非凡才智作此奇文,颇有整齐百家、是正杂说之意,的光辉和价值也就很清楚地呈现于读者面前了! 从全诗的结构及内容来看,全诗373句1560字,是一首以四字句为基本格式的长诗,对天文、地理、历史、哲学等许多方面提出了一百七十多个问题,这些问题有许多是在他那个时代尚未解决而他有怀疑的,也有明知故问的,对许多历史问题的提问,往往表现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政治见解和对历史的总结、褒贬;对自然所提的问题,表现的是作者对宇宙的探索精神,对传说的怀疑,从而也看出作者比同时代人进步的宇宙观、认识论。 以新奇的艺术手法表现精深的内容,使之成为世界文库中绝无仅有的奇作。 从内容结构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探讨了宇宙以及天地生成的问题;第二部分主要探讨了大禹父子治水和一些地理问题;第三部分主要探讨了夏代的历史和神话传说中的一些问题;第四部分主要探讨了商代的历史和神话传说中的一些问题;第五部分主要探讨了周代以及春秋时期的历史和神话传说以及有关楚国的话题。 基本上,按照时间顺序将一个个疑问排列下来,但是偶尔也穿插着一些不按时间顺序罗列的历史事件,如关于舜帝和吴国的传说等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