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章 集结 (第1/2页)
虎带了多少军队攻打西夏? 兵力的多寡是进行决战的关键条件,但在这一点上西夏人至今没有准确的消息*泡_书_*中文网*最小说章节*潜伏在大同的密探无法渗透进虎烈府,所以传回来的消息价值不大,而右厢各军虽然与虎烈军数次交战,但也只有一个大概数字,他们估计虎烈军大约有十万到十五万,扣除运送粮草辎重的民,实际兵力大约为七八万人,然而,随着虎烈军攻占顺化渡和红林渡,打通了黄河东岸的通道,这个数字至少要翻一番 “虎烈军的总兵力大约有二十多万,李虎至少要留十万大军戍守大同,所以西进攻击的军队肯定有十几万 ”李仁忠综合各方面的消息,做出了自己的判断,“另外,还有耶律马哥的契丹军,这支军队有多少人我们不太清楚,但据仁多东光估猜,至少有五六万” “这么说,李虎带着二十万大军西进攻击?”李察哥对此表示怀疑,“虎烈府有这样强大的实力?代北的财赋可以支撑这么多军队?” “李虎是大宋的藩镇,李虎的军队是大宋的军队,即使李虎和汴京有矛盾,但汴京为了利用李虎的武力维持北疆的稳定,会给予李虎足够的援助,比如给他提供军资”梁乞申非常坚定地认为这是大宋动的西征,“西征既能给予我们以重创,又能削弱李虎的实力,汴京何乐而不为?” “但从金国传来的消息看,大宋积极结盟,要联手女真人攻杀李虎”李察哥把大宋国内的危机说了一下,接连不断的天灾、叛乱让汴京焦头烂额,自顾不暇,这时候大宋最担心的就是李虎背信弃义,乘机南下寇掠,所以大宋没有动西征的条件 “我认为李虎已经知道了汴京正在结盟女真攻杀代北地事,他为了摆脱危机,于是动了西征” 李察哥详细分析了北方局势,最后得出一个结论,李虎攻击西夏的最终目的可能是诱使金军南下入侵大宋 皇帝李乾顺和一帮中枢大臣们都知道金国目前地两难处境如果北伐大漠金国目前地实力明显不够而且形势对其不利因为李虎盘驻代北始终是个威胁金国必须先把他击败金国愿意和夏国结盟攻击李虎原因就在如此但击败李虎之后呢?代北是谁地?金国当然要占据代北这样才能确保在北伐大漠地时候自己后方地安全可惜地是大宋绝不会任由金军占据代北汴京诛杀李虎地目地是控制代北所以宋金必然要翻脸 既然迟早都要翻脸再加上黄龙府本身地危机金国随即有了南下攻占燕云寇掠大宋地想法 夏国使到黄龙府签订盟约地时候金国皇帝就在盟约中明确约定双方联手共抗大宋当双方任何一国遭到大宋地攻击或攻击大宋地时候另外一国必须遵守约定出兵相助从这个盟约中就能看出来金国已经有了南下地打算 “我们地使应该到了黄龙府估计再有几个月就能返回那时候就知道女真人是不是攻打大宋了” 李察哥继续往下说“如果金军决心占据燕云这次是他们最好地机会因为李虎地主力都在贺兰山一带金军可以以西帐兵力牵制大同以东帐主力攻打幽燕幽燕失去大同地支援河北宋军忙于平叛短期内有无力北上山前七州丢失地可能性非常大幽燕丢失金军马不停蹄随即就会南下河北大宋为了阻御金军会调集主力迎战” “到了那时候李虎就要乘火打劫了”李察哥笑道“大宋急不可耐地诛杀李虎事实上犯了一个致命地错误” 李乾顺和中枢大臣们至此听懂了李察哥对局势地看法 李察哥认为大宋没有动西征,这是李虎自救之策,由此推测,李虎这次攻击的目的不是兴庆府,而是再度打击夏国,因此他带来的军队数量不会太多,不敢和夏军决战夏军只要集结主力摆出决战态势,步步进逼,李虎必然后撤 李察哥一番话,彻底否定了皇帝和中枢对形势的判断和由此制定的策略,这让皇帝李乾顺极其不快,梁乞申和李仁忠等人是马上反驳 李察哥地观点很多都是来自于他的推测,没有事实依据,由推测而做出判断显然站不住脚,这让人觉得他别有居心,为了能调集多主力进行决战,他似乎有意在欺骗皇帝和中枢 梁乞申地反驳则非常有说服力最简单的一个事实是,大宋自建国以来,先是立志收复燕云,澶渊之盟不过是宋辽为了喘口气而已,但接下来西北出事了,党项人自立,由此大宋陷入 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