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帝国风云录_第六十四章 紧张部署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四章 紧张部署 (第1/2页)

    河北大战是必败之局”宇文虚中艰难开口,“小了,汴京加混乱,汴京对地方的控制也弱,地方上的形势随即加紧张,有可能爆连番叛乱这对大宋来说是毁灭性的灾难,如果不及时挽救,国祚恐怕败亡在即,所以……”宇文虚中下了很大决心,终于说出了他的想法,“我认为,虎烈军应该南下了,一味求稳可能会丧失最好的机会”

    童贯和宇文虚中观点一致,但董小丑和黄涉等人仔细权衡利弊后,还是坚持虎烈府的既定策略,在他们看来,虎烈府现在连西北都还没有控制住,仓促南下控制汴京根本就是一厢情愿的事,风险太大

    两种计策各有利弊,众人争论激烈李虎一直保持沉默,认真聆听各方的意见此刻时间紧迫,已经来不及召集长安的折彦直和大同的罗青汉共同商议了,必须在五月初拿出最终决策

    深夜,郓王赵楷赶到大元帅府,也参加了讨论他当然倾向于尽快控制汴京,登基称帝现在形势变化太快,稍一失误,可能全盘皆输

    虎烈府原定计策的实施前提基本上不存在了老皇帝内禅,太子赵恒已经做了皇帝,郓王在皇统之争中失败;金军撤退的时间把握得非常好,虎烈军丧失了进入河北的最佳时机;小皇帝无力抵御金军的入侵,割地赔款,导致局面极度被动;汴京主战、主和两派的激烈斗争又导致河北大战有败无胜;大宋毁盟,拒绝割让三镇,河北大战一旦失败,金军势必再度攻打汴京……这一系列事实表明,虎烈军坚持实施既定的南下策略显然不行了,必须立刻调整策略

    策略的调整要依据形势的展而定,但李虎和虎烈府地一帮中枢官员对大宋了解不深,所以这个关键时刻,童贯、宇文虚中等人的建议非常重要

    大宋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五月

    五月初一,李虎决定修改南下策略,马上控制汴京,拥戴郓王登基称帝

    事实上以虎烈府目前地财政来说无法支撑三十万虎烈军地需要如果几个月后金军再度动攻击虎烈府地财政状况可能恶劣虎烈军即使想进入河北作战也需要汴京给予足够地钱粮支援但显然这是不现实地汴京不会也没有能力给虎烈军强有力地援助河北大战肯定要败虎烈军主力又无法进入河北作战那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金军攻打汴京了所以虎烈军必须马上南下控制汴京继而得到东南、荆湖一带地钱粮支援这样虎烈军才能集结几十万大军和金军决战收复河北幽燕

    决策拿出来了接着就是制定具体地实施方案

    这个方案地重点就是西北地安全西北是虎烈军和西北军地大后方不能有丝毫地闪失

    虎烈军和西北军主力都要赶到京畿这样留下来镇戍陕西和代北地军队就多了而代北是宋金大战地一个主战场能否守住代北直接关系到宋金大战地胜负所以代北至少要留十万大军太原要留几万大军以为策应如果大同丢了还要靠这些军队全力阻击金军这样算下来镇戍陕西边境地军队就非常少了

    西北军一部分由种师道、姚古带到河北战场了剩下这一部分满打满算也只有十几万人而这十几万人至少要调遣十万人马进入汴京西北人无论如何都要防备李虎十万大军可以有效钳制虎烈军以防不测

    如此一来陕西只有几万人马了几万人马戍守数千里地边境显然捉襟见肘或根本就是杯水车薪无济如事为此李虎和童贯等人商议后不得不把去年攻打西夏所占据地土地还给党项人以此来换取和平赢得时间

    和西夏人结盟议和,同时把戍守陕西边境的西北军主力火调到长安折彦直、杨可世已经到了长安,童师闵和刘光世也带着胜捷军到了长安,折可求和王带着河东军到了河中府三支军队加在一起,大约有十二万人

    虎烈府放弃前套和云内,把这些地方还给西夏,这样就能把铁鹰的军队调回大同契丹大王府也一同迁到大同罗青汉、侯概率十万大军守大同

    虎烈府南迁太原,同时从大同抽调五万大军南下,会同主力赶赴汴京铁鹰和折可存留戍太原

    李虎统率虎烈军主力南下,这支军队地总兵力大约在十七万人左右

    当日,李虎命令卢俊

    兰率虎烈第七军急东进,赶赴河北战场,救援岳飞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