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六章 河北战局 (第1/2页)
亮之后,金军没有动攻击岳飞派出斥候,回报了,估计大宋的援兵快到了岳飞担心是金军设下的陷阱,依旧固守嘉山一线 五月十二日,刘、卢俊义和罗兰率军逼近安喜这一路上,他们小心在意,唯恐遭到金军的包围下午,两军于长星川会合 岳飞的军队损失惨重,已经无力再战,而刘和卢俊义的军队加在一起只有两万多人,根本不是金军的对手,所以几位统帅商量了一下,连夜后撤真定府 宋军的反攻分左右两路,左路就是刘和岳飞,主攻中山、保州一线岳飞奉旨先行动攻击,结果被金军包围,无奈之下,只有后撤,等待宣抚司和汴京的命令刘、岳飞这一撤,让金军迅腾出手来,全力对付大宋的右路军 五月十六日,宗望指挥大军攻打高阳,和种师中对决种师中兵力严重不足,战告败,匆忙撤出高阳 种师道闻讯,马上叫刘、岳飞和卢俊义再度攻击安喜,迫使金军分兵;命令姚古、詹度和陈在种师中的两翼策应,三只大军互为支援,把战线固定在博野、河间一线 种师道这个宣抚使名义上是河北战场上的统帅,但他没有全部的战场指挥权,他只有一部分指挥权,紧急时刻可以在不经汴京同意的情况下临机应变这一小部分指挥权还不是种师道一个人独享,而是和河北制置使姚古平分朝廷这么做的目地就是限制种师道和姚古地兵权 姚古对战场形势的看法和种师道不一样姚古认为,既然岳飞在左路已经败了,并且撤回到真定,那么这次攻击就算失败了,各路大军都要撤回来,重拟定攻击之策如果继续执行原定计策,左右两路就无法互相保护和策应,形成各自为战之态,容易给敌人各个击破 姚古就在战场前沿,距离各军都很近,他的撤退命令最先到达 种师道要从全局考虑,现在小皇帝和汴京急于打一场胜仗以扭转形势,但大战还没有开始就受挫,这个打击太大了,会严重影响士气,所以小皇帝和汴京不会同意撤军姚古的撤军命令一旦成为现实,各路大军退守沱河,回到,那么种师道、姚古和各军统帅都要遭到小皇帝的责罚种师道不想放弃统兵权,不想大败仗,所以他即刻下令,各军停止后撤,就阻击金军 两个截然不同地命令让各军主帅无所适从好在姚古看完种师道地书信后采纳了种师道地建议不过这件事肯定影响到了姚古在军中地威信小皇帝和汴京闻讯后对他擅自做出决撤退地决定肯定极度恼火姚古地好日子到头了 金军连日作战有些疲劳宗望看到宋军顽强作战一步不退也不敢硬拼随即下令放慢攻击节奏 五月二十日汴京来圣旨否定了种师道地决策命令西北军和虎烈军照原计划继续动反攻汴京地理由是岳飞和金军主力在中山打了十几天金军肯定有损失将士疲惫士气不振这正是右路军动猛烈攻击地最好机会小皇帝和汴京地中枢大臣们坐在家里想当然纸上谈兵不顾实际结果可想而知 汴京地命令具有绝对权威种师道和姚古只能一边遵从命令一边向汴京上奏呈述希望汴京能改变决策 汴京拒绝改命令并给种师道和姚古写了一封措辞极为严厉地书信指责两位统帅阳奉阴违置国祚社稷于不顾和汴京对着干如果继续违抗命令必当严惩不贷 种师道无奈只能无助地看着战场为前线将士祈祷 五月二十五日,刘、岳飞、卢俊义率军北上,再次攻打中山治府安喜城,以牵制金军,策应右路军北上攻击 此刻姚古、种师中、詹度、陈在沱河一线已经坚守了十几天,金军攻势如潮,其主攻方向就是种师中部宋军没有兵力优势,又是背水一战,损失较大 二十六日,宗望听说宋军再次攻打中山,随即调整部署,集结六万主力向种师中部动了攻击种师中抵挡不住,败走君子馆金军尾随追击,于君子馆包围了种师中 詹度、陈在河间城,距离君子馆不过几十里路,但他们兵力严重不足,无力救援到了夜里,詹度、陈看到城外火把如云,绵延十几里,吓得魂飞魄丧,当即沿运河东岸而逃 二十七日,姚古派熙河路统制焦安节支援种师中,但焦安节贪生怕死,于途中逃跑同日下午,种师中全军覆没,种 死 二十八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