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二章 翻云覆雨的阉帅 (第1/2页)
童贯,其实非常难,尤其在目前形势下 赵楷用非常手段夺取了皇位,先需要理由,于是自然要追究老皇帝和小皇帝在主政期间所犯下下的一系列错误 老皇帝的错误在于政蜕变导致国祚陷入深重危机,而政之所以蜕变则是蔡京和童贯等宰执大臣的责任蔡京已经受到惩处,其本人、家族和门生故吏在赵恒和赵楷两任皇帝的连续打击下,已经灰飞烟灭童贯还活着,而且是帮助赵楷登基的大功臣,但他的功绩是否足以抵消他的罪责? 小皇帝赵恒的错误就是投降卖国,割地赔款并把大宋推进岌岌可危之境,是他和主和派大臣无法推卸的罪责赵恒被废黜,主和派大臣被诛杀流放,但童贯为了铲除异己独揽大权,大开杀戒,因此受到牵连的官吏成百上千童贯本来就是众矢之的,这下成了人人得而诛之的对象 种师道、姚古和童贯仇怨甚深,折彦直、折可求叔侄也是因为迫不得已的原因才和童贯合作,而杨可世、王、曹等人在西北长期遭到童贯的压制,对其也是满腹怨气,所以,这些西北将门到了汴京后,马上冰释前嫌,握手言和,一致把矛头对准了童贯拿下童贯,汴京就是他们的天下 但童贯自有其高明之处,他以最快的度把刘延庆、刘光世、刘光国父子,辛兴宗、曲奇、吴子厚等西北大将重招至麾下刘延庆出任殿前都指挥使,童师闵出任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刘出任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牢牢控制了汴京卫戍军张师正地胜捷军也屯驻汴京刘光世、辛兴宗等人则到河北战场出任都统制,并把河北大名府路、河间府路和定州路三个帅司的禁军全部控制在手 这样一来,原西北军中童贯的亲信全部复出并得以重用 童贯曾在西北培植了三大派系刘仲武一系自这位老将军致仕回家后便一蹶不振,这次刘仲武的儿子刘得到童贯地赏识,出任三衙步帅,刘仲武一系随即再度进入军中刘法一系在朔方大战中几乎全军覆没刘延庆一系自北伐失败童贯下台致仕后,便遭到重创,除了刘光世和辛兴宗外,很多大将和刘延庆一样在京城混个闲职,这次刘延庆一系全部复出,一直在山东平叛的辛兴宗是带着数万大军赶赴河北战场 童贯的底子太厚了,二十多年的阉帅不是浪得虚名,一夜之间,他便扭转了形势,并在汴京占据绝对上风,把种师道、折彦直等野心勃勃的西北人压得喘不过气来 童贯地强势复出让折家、种家为地西北将门有一种为他人做嫁衣地感觉他们为了这一天筹划了很多年眼看着就要成功了可以控制权柄了谁知半路杀出了一匹老黑马被打得措手不及很长时间以来他们都把李虎做为对手为此处心积虑百般算计谁知算计到最后却让欺压了他们二十多年地阉帅占了个天大地便宜这实在无法忍受 西北人在汴京本来就没有根基武将远离朝堂对残酷地权力斗争也没有一个完整而清晰地认识谈不上经验了相比起来童贯在汴京地根基就很深尤其在禁中他有翻云覆雨地本事虽然小皇帝在主政之初打击了童贯地势力但小皇帝手段不够毒辣心不够狠没有把童贯地势力连根拔除所以童贯回到京城转眼就呼风唤雨了 实事求是地说赵楷能有惊无险地迅登基称帝重建中枢和东西两府童贯挥了重要地不可替代地作用在这件事上折彦直和西北武将们地作用有限无法和童贯相提并论所以也不怪赵楷全心全意倚仗童贯任由童贯权势倾天 赵楷出自禁中大宋基本国策在他心中根深蒂固因此他从来不相信武人不会给武人执掌权柄地机会当初为了夺取皇统他到西北拉拢李虎和西北将门不过是权宜之计是实现目标地手段而已现在他做了皇帝在童贯地谋划下终于夺取了皇统试问此刻他还会兑现诺言和李虎、西北人共享权柄?不可能地事目前北虏入侵女真人占据了大宋领土他需要武将们冲锋陷阵所以他还能做做姿态一旦外敌被击败领土被收复他就要卸磨杀驴了 以文制武、将从中御、守内虚外这些国策传承了一百多年即使是轰轰烈烈地王安石变法也不敢动摇这些根基所以赵楷一旦登上帝位手执天宪想法就变了为了巩固自己地皇位为了牢牢控制权柄他理所当然要利用李纲、宇文虚中这次文人利用童贯这位阉帅来钳制、削弱和打击武人想方设法要把西北人赶离 赶离汴京要把李虎彻底消灭当然前提是击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