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帝国风云录_第九十三章 做最坏的打算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三章 做最坏的打算 (第1/2页)

    八日凌晨,李虎回到洛阳

    董小丑等人都在帅府等待见面之后,李虎把此趟先后见到折可求、童贯的事具体说了一下

    “汴京的形势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李虎叹了口气,“我们对大宋的朝政不熟悉,对汴京血腥的权力斗争也认识不足,这导致我们很被动,一直被汴京牵着鼻子走”

    黄涉看到李虎情绪低沉,小声安慰道:“我们刚刚到大宋,肯定有个熟悉和认知的过程,这种事急是急不来的

    当务之急是征募大宋文士充实虎烈府和元帅府,否则很难扭转眼前的被动局面”

    “现在看来,总帅坚持不进汴京,坚持不到河北战场的策略是正确的”毛军叹道,“我们是北方汉人,远离故国一百多年,故国早已不是我们想象中的故国,它对我们来说,太陌生了我们要想在短时间内融进大宋,难度非常大以我看,还是保守一点,先把西北控制下来,稳定下来,先在西北立足扎根没有这个根基,我们很难展壮大,而没有足够的实力,我们即使拿下了汴京,也代替不了大宋,不要说实现王霸大业了”

    几个人感叹了一番,对大宋感到十分敬畏大宋的庞大是全方位的,即使它的军队没有战斗力,即使它在战场上屡屡失利,即使它陷入深重的危机,但它还是一个庞然大物,庞大到足以吞噬外来的敌人

    比如说,李虎和虎烈府中枢曾想当然地认为,若要中兴大宋,就要推倒重来,但现在再一看,这个策略太幼稚了大宋的政治经济构架太庞大了,推倒重来意味着崩溃,崩溃之后再重建,那不是一代人两代人能解决的问题,所以若要中兴,必须在大宋原有的政治经济构架上进行修正,一步步来,这样才能以最小代价获得最大利益

    现在回头想一想辽国的一国两制汉蕃共治,认识上就深刻了契丹人之所以选择汉蕃共治,是因为汉制太庞大了,而且它先进,能给王国带来实力上的增长,所以必须实行汉蕃共治,若以落后的蕃制治国,无法展壮大,甚至会倒退,它就无法对抗大宋汉蕃共治的目地是以汉促蕃,以汉同蕃,蕃制汉化,最终结果还是用汉制来治理王国辽国如此,西夏国也是如此

    “我们是汉人,两百多年前,我们和大宋人都是大唐的子民,再往前溯推,我们都是大汉的子民”黄涉说道,“相比契丹人、女真人和党项人来说,我们容易得到大宋人的认同,毕竟都是炎黄子孙嘛一旦大宋人认同了我们,接受了同为炎黄后代血脉相依的事实,那么我们就很容易在大宋立足,并和大宋人携手合作,共创一个崭的中国”

    这番话激起了众人地斗志低沉地情绪也渐渐高涨虎烈府已经走到这一步了没有退路只有迎头而上

    “在我们地逼迫下皇帝肯定要御驾亲征”李虎对此有十足地信心但令人担忧地是皇帝御驾亲征后虎烈军主力就要进入河北战场这将加剧汴京地混乱接下来会生什么无从预测

    “西北人要杀童贯而童贯要带着皇帝南迁江宁此刻我们进入河北战场可以有效阻御金军那么西北人和童贯就要大打出手这一点是毋庸置地”董小丑说道“现在他们双方都不敢动原因就是金军对汴京地威胁太大所以他们都逼着我们进入河北战场但是我们一旦进入河北战场形势就会失控汴京形势失控而我们又被拖在河北战场上无力阻止只能被动观望那就非常可怕了”

    “你担心什么?”李虎问道

    “我担心汴京陷入内讧西北人和童贯打起来”董小丑苦笑道“双方都有实力而童贯又非常地厉害他肯定会末雨绸缪早作准备西北人如果吃不掉他那童贯必定南逃江宁假如皇帝和朝廷迁到了江南你知道后果有多么严重吗?”

    李虎双手抱头,痛苦呻吟汴京这盘死棋虽然弃子可以盘活,但成功地希望也只有一半,一旦弃子失败,大家一起完蛋

    “我们做最坏的打算,以最坏地情况为基础来拟制对策”柴云说道,“最坏的情况就是童贯带着皇帝到了江宁,而金军又攻占了河北,我们和金军在中原混战考虑到我们的财政危机以及其它各种原因,我们必须稳定西北,以西北为根基对抗金国,当然,可能还要和大宋对抗”

    “你是说,中国三分,三足鼎立?”李虎苦笑道

    “对,应该是这种情况

    说道,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